[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28-42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弗里德里希·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M].张念东,凌素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14. [9]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M].杨建国,范一亭,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365.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1]迈克尔·哈特,安东尼奥·奈格里.狄俄尼索斯的劳动:对国家—形式的批判[M].王行坤,译.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22:28. [12]刘志洪.何谓“资本逻辑”——基于马克思思想的再理解[J].哲学研究,2019(12):32-40. [1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03). [14]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2-08(001). [15]张云飞.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的独特生态观的内涵和贡献[J].东南学术,2024(1):15-23. [16]晏辉.马克思研究资本问题的双重逻辑[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66-80. [17]谈培文.马克思劳动意义的文明视野阐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考察[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4):80-87.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