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在东北三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N].人民日报,2018-09-29(001). [2]马茹,张静,王宏伟.科技人才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了吗?——基于科技人才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的实证检验[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5):3-12. [3]陈诗一,陈登科.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研究,2018(2):20-34. [4]余泳泽,杨晓章,张少辉.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时空转换特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6):3-21. [5]陈明华,张晓萌,刘玉鑫等.绿色TFP增长的动态演进及趋势预测——基于中国五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20(1):20-44. [6]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4):5-18. [7]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0(10):65-76. [8]张军扩,侯永志,刘培林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J].管理世界,2019(7):1-7. [9]聂长飞,简新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及省际现状的分析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2):26-47. [10]刘志彪,凌永辉.结构转换、全要素生产率与高质量发展[J].管理世界,2020(7):15-29. [11]陈景华,陈姚,陈敏敏.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12):108-126. [12]佟孟华,褚翠翠,李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分布动态、地区差异与收敛性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6):3-22. [13]郭克莎,宋杰.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稳定增长的理论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21(8):36-46. [14]汪芳,石鑫.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22(2):22-31. [15]师博,韩雪莹.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行业比较:2004-2017[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57-64. [16]张林,李海央,梁义娟.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变[J].中国农村经济,2023(1):115-139. [17]黄速建,肖红军,王欣.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8(10):19-41. [18]杨仁发,杨超.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测度及时空演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631-642. [19]郑瑞坤,汪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态演变与一体化趋势[J].华东经济管理,2021(4):20-33. [20]姚树洁,刘嶺.新发展阶段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探究[J].学习与探索,2022(9):93-101+198+2. [21]刘瑞,郭涛.高质量发展指数的构建及应用——兼评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31-39. [22]宋冬林,邱赛男,范欣.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及对策研究[J].学习与探索,2021(1):111-119. [23]杨耀武,张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测度与治理[J].经济研究,2021(1):26-42. [24]任保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三维动力体系的系统再造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20(3):5-10. [25]刘伟,戴冰清,刘卫镇.数字金融能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吗?[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218(6):63-75. [26]范庆泉,储成君,高佳宁.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6):84-94. [27]景楠,颜波.东北区域物流与经济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聚类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34-140. [28]周小亮,吴武林.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测度及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8):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