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厚安.乡政村治——中国特色的农村政治模式[J].政策,1996(8):26-28. [2]徐勇.GOVERNANCE:治理的阐释[J].政治学研究,1997(1):63-67. [3]吴毅,贺雪峰.村治研究论纲——对村治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的尝试性揭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39-46. [4]高鸣,魏佳朔,宋洪远.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战略构想与政策优化[J].改革,2021(9):121-133. [5]李文钢,马良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复兴与乡土社会重建——学术回应与研究反思[J].社会学评论,2020(6):58-68. [6]洪名勇.马克思土地产权制度理论研究——兼论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29-130. [7]苏海新,吴家庆.论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6):35-40. [8]袁金辉.中国乡村治理60年:回顾与展望[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5):69-73. [9]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课题组.论新形势下农村建设中组织起来的重要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3):60-66. [10]高鸣,芦千文.中国农村集体经济:70年发展历程与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19(10):19-39. [11]贺雪峰.行政还是自治:村级治理向何处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5+159. [12]丁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有效性——基于皖南四个村庄的实地调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3-61. [13]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社会学研究,2006(3):1-38+243. [14]于文静.全国超过15万个村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EB/OL].(2019-05-03)[2023-07-2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1905/03/content_5388438.htm?cid=303. [15]本刊记者.扎实开展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J].农村工作通讯,2020(14):21-23. [16]李亚冬.新时代“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研究回顾与期待[J].学术交流,2018(12):79-86. [17]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195. [18]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 [19]耿羽.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习近平关于农村集体经济重要论述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2):14-19+107. [20]贺雪峰.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优势[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8+155.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50. [22]简新华,王懂礼.农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创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5):84-92+156. [2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1. [24]程恩富,陆夏,徐惠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倡导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模式多样化[J].经济纵横,2006(12):2-6+17. [2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5. [26]徐勇,赵德健.创新集体:对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8. [27]贵州省委政研室联合调研组.“塘约经验”调研报告[N].贵州日报,2017-05-18(005).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607. [2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6.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3. [3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1. [32]李天姿,王宏波.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现实旨趣、核心特征与实践模式[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2):166-171. [33]习近平.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77. [34]孙新华,赵祖远,王宁.服务型集体经济的内涵与组织基础[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8-77. [35]江宇,戚桂峰.实现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有益探索——对烟台市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调研[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11):78-85. [36]贺雪峰.乡村振兴与农村集体经济[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85-192. [37]贺雪峰.如何再造村社集体[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1-8+155. [38]贺雪峰,何包钢.民主化村级治理的两种类型——村集体经济状况对村民自治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2002(6):46-52+81. [39]吕方,苏海,梅琳.找回村落共同体:集体经济与乡村治理——来自豫鲁两省的经验观察[J].河南社会科学,2019(6):113-118. [40]蒋永穆,王丽萍,祝林林.新中国70年乡村治理:变迁、主线及方向[J].求是学刊,2019(5):1-10+181. [41]简新华,杨冕.“中国农地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高峰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15(2):186-191. [42]罗玉辉,侯亚景.中国农村土地为什么要坚持集体所有制[J].当代经济研究,2017(2):22-28+97. [43]桂华.论地权制度安排与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兼评“三权分置”改革与《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6):72-81+160. [44]汪险生,郭忠兴.虚置还是稳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嬗变——基于权利分置的视角[J].经济学家,2017(5):58-67. [45]桂华.产权秩序与农村基层治理:类型与比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治分析[J].开放时代,2019(2):36-52+6. [46]贺雪峰.东西中国:中国区域差异的经济视角[J].开放时代,2023(2):148-1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