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清媚.土地、市场与乡村社会的现代化——从费孝通与托尼的比较出发[J].北京:社会学研究,2019(4):218-240+246. [2]高鸣,芦千文.中国农村集体经济:70年发展历程与启示[J].北京:中国农村经济,2019(10):19-39. [3]秦晖.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汉唐间的乡村组织[J].福州:中国乡村研究,2003(1):1-31. [4]李祖佩.乡村治理领域中的“内卷化”问题省思[J].北京:中国农村观察,2017(6):116-129. [5]郑兴明.地权逻辑下乡村治理困境的生成、动因与化解路径——基于博弈式共生的理论分析框架[J].成都:农村经济,2019(12):106-113. [6]王兴国.惠农富农强农之策——改革开放以来涉农中央一号文件政策梳理与理论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37-143. [7]张红宇.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J].北京:农村工作通讯,2020(4):18-20. [8]刘守英,熊雪锋.中国乡村治理的制度与秩序演变——一个国家治理视角的回顾与评论[J].北京:农业经济问题,2018(9):10-23. [9]李增元,李芝兰.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治理重心向农村基层下移及其发展思路[J].北京:农业经济问题,2019(11):82-93. [10]黄砺,谭荣.中国农地产权是有意的制度模糊吗?[J].北京:中国农村观察,2014(6):2-13+36+94. [11]印子.农村集体产权变迁的政治逻辑[J].北京:北京社会科学,2018(11):115-122. [12]黄涛,吴军.乡村治理的利益考察:理论溯源与路径选择[J].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5):184-191. [13]邓大才.中国农村产权变迁与经验——来自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启示[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7(1):4-24+204. [14]桂华.农村土地制度与村民自治的关联分析——兼论村级治理的经济基础[J].北京:政治学研究,2017(1):99-110+128. [15]王慧斌,董江爱.产权与治权关系视角的村民自治演变逻辑——一个资源型村庄的典型案例分析[J].北京:中国行政管理,2018(2):40-45. [16]高帆.“集体”的概念嬗变与农地集体所有制的实现方式[J].哈尔滨:学习与探索,2019(8):111-123+191. [17]周飞舟.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北京:社会学研究,2006(3):1-38+243. [18]韩长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J].北京:农业经济问题,2019(1):4-16. [19]吴一恒,徐砾,马贤磊.农地“三权分置”制度实施潜在风险与完善措施——基于产权配置与产权公共域视角[J].北京:中国农村经济,2018(8):46-63. [20]高强.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实践探索与路径选择[J].重庆:改革,2019(12):26-36. [21]James N. Rosenau,Ernst-Otto Czempiel.Governance, Orde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s[J]. Gov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1992:1-29. [22]韩松.农村改革与集体所有权的完善[J].南京:江海学刊,2009(1):156-163+239. [23]曲延春,王海滨.乡村振兴战略:价值意蕴、当前困局及突破路径[J].合肥:江淮论坛,2018(5):3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