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培兆选集[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71. [3]胡培兆.价值规律新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 [4]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50-551. [5]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7. [6]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经济研究,1985(6):3-15. [7]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49. [8]谢佑权,胡培兆.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有计划地利用价值规律[J].北京:经济研究,1979(S1):43-47+11. [9]胡培兆.再论剥削——从二重劳动价值理论的分化与回归来论述[J].厦门:中国经济问题,2004(1):3-10. [10]奚兆永.关于剥削问题的争论[J].厦门:中国经济问题,1990(2):23-28. [11]简新华,毕先萍.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必须正确认识的若干问题[J].上海:学术月刊,2002(3):41-46. [12]杨继瑞.资本收入性质的再解析[J].成都: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66-72. [13]何炼成.对马克思经济学几个基本原理的探讨——谈《三论三别》随笔[J].西安: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32-36. [1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5]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6]胡培兆.经济学本质论——三论三别[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7]胡培兆.有效供给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8]胡培兆.创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经济学[J].厦门:中国经济问题,1996(6):1-11. [19]胡培兆,刘龙政.建设中国特色经济学是历史使命[N].人民日报,2013-12-08(005). [20]胡培兆,邹文英.以唯物史观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N].人民日报,2012-07-19(007). [21]胡培兆.唯物史观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哲学基础[J].上海: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3):7-13+92. [22]胡培兆.唯物史观是理论创新的基础[N].人民日报,2015-12-18(007). [23]胡培兆.理论经济学数学应用的合理度[J].北京:经济学动态,2012(2):37-40. [24]胡培兆.以民族的自尊自信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6(11):36-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