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4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会议综述
本刊特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财政与金融
 
       本刊特稿
5 异化的资本与资本私有制的异化——资本私有制矛盾的形成与演变
刘永佶, 胡子凯
资本私有制以自然权利为基础,但又是对自然权利的异化,这是其根本性矛盾,由此形成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主要矛盾。资本私有制就是在矛盾的异化中形成和演进的,其历史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体现于此。异化自然权利的资本私有制,因矛盾而导致自身的三次异化:资本的金融化、金融资本的国家化、金融资本的全球化。资本私有制因其自身矛盾的异化,不断损耗着、消灭着它有着根本缺陷的合理性,已没有再自我异化而持续存在的空间和时间,资本的异化正发展为资本私有制的否定。
2024 Vol. 341 (1): 5-17 [摘要] ( 71 ) HTML (1 KB)  PDF (1504 KB)  ( 44 )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18 数字垄断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杨天宇
数字垄断资本出现以后引发了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理论阐释。从垄断利润的来源来看,数字垄断资本可以定义为垄断数据相关商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通过垄断定价和数据竞价来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资本形式。从经济表现来看,数字垄断资本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环节的垄断势力,全方位地加强了垄断资本对数字经济领域的控制力。从经济影响来看,数字垄断资本对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它在某些方面具有提高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在其他方面又具有相反的负面作用。要规范数字垄断资本,可以基于总体集中率指标和平均利润率二重化理论来衡量数字资本的垄断势力,同时需要注重事前和事中的反垄断监管。
2024 Vol. 341 (1): 18-26 [摘要] ( 60 ) HTML (1 KB)  PDF (1335 KB)  ( 193 )
27 《资本论》生态思想的出场逻辑、内涵要义与当代启示
赵麑, 刘衍峰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巨著,但它以“深刻而隐秘”的方式论述了生态问题。《资本论》生态思想具有内在而深刻的理论、实践和时代出场逻辑: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扬弃,为《资本论》生态思想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资本逻辑主导下改造自然的实践引致破坏环境;工业革命对人与自然具有双重影响,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国家背负沉重的生态代价。《资本论》生态思想内涵丰富,以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作为理论起点,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中反思建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为未来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描绘蓝图。《资本论》生态思想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有益启示:要合理利用并驾驭资本,优化经济发展的生产方式,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2024 Vol. 341 (1): 27-35 [摘要] ( 59 ) HTML (1 KB)  PDF (1341 KB)  ( 3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36 智能生产力:一种新质生产力
王水兴, 刘勇
人工智能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智能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人工智能作为时代主导性技术与社会生产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人类为了实现自我解放而不断深化对自然力运用的结果。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智能生产力具有以人工智能生产力要素化为引擎的先进性,以生产力要素智能化为依托的快速迭代性,满足多样发展需求的普惠性,使各领域联系日益紧密的通约性,推动人类持续发展的绿色性。智能生产力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新质态的生产力。解放和发展智能生产力,要深刻认识加强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培养规模宏大的创造性劳动阶层为抓手,以突破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动力,以构建风险防范体系为保障。
2024 Vol. 341 (1): 36-45 [摘要] ( 78 ) HTML (1 KB)  PDF (1351 KB)  ( 1390 )
46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机理与现实路径
陈晓枫, 钱翀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没有乡村治理现代化,就没有国家治理现代化。当前乡村社会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弱化以致支撑乡村治理的内生性资源匮乏,农民处于松散状态,组织化水平低,“乡政村治”遂演变为“乡政浮,村治虚”。新发展阶段,只有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才能夯实物质基础、重塑基层组织,并有效弥合“自治”、“法治”和“德治”之间长期存在的实践隔层,进而切实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2024 Vol. 341 (1): 46-56 [摘要] ( 71 ) HTML (1 KB)  PDF (1436 KB)  ( 158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57 从欧美对俄经济制裁再论产权
余斌
不仅俄乌战争中欧美肆意制裁俄罗斯的行为不支持按照法权来定义产权,政治经济学中的所有权或产权也是不能按照法权来加以定义的。如果因为时代需要而要创造马克思主义的产权概念,那么在政治经济学中,我们将所有权定义为对使用价值的占有,将产权定义为对价值的占有。这里定义的产权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把全部社会关系描述一番”,它的含义会因为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在正常情况下,所有权(产权)会随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行为的变化而变化。产权丧失的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被掠夺,而掠夺也是获取产权的最直接途径。要讲爱国主义,就必须维护爱国者的产权,并使人们认识到要维护现有产权就要维护国家政权。当工人阶级实现解放的时候,资本的产权也就消失了。生产的社会化应当伴随产权的社会化,也就是实现产权的公有化。
2024 Vol. 341 (1): 57-65 [摘要] ( 50 ) HTML (1 KB)  PDF (1346 KB)  ( 63 )
       争鸣与探索
66 当代数字资本逻辑的批判起点、嬗变趋向与实践超越
叶龙祥, 钟锦宸
数字资本逻辑批判的起点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资本逻辑批判。随着“数字浪潮”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展,对数字资本的批判需要考虑资本的“一般性”与数字的“特殊性”,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视的是贯穿其中的“数字资本逻辑”。概言之,数字资本逻辑作为资本逻辑所操控的数字“失控”,实为资本逻辑反映和延展所导致的数字化资本统治、劳动剥削与技术操纵。当代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生产方式和劳动形态的新变革,数字资本逻辑并没有被根除,并且愈来愈呈现出数字资本增殖逻辑下的“竞争—垄断”宰制、数字资本扩张逻辑下的“中心—边缘”控制、数字资本物化逻辑下的“多维—单向”压制的嬗变趋向。现阶段,为了扬弃和超越数字资本逻辑,需要在科学反制数字劳动剥削、防止数字资本无序扩张、摆脱数字技术的错位生长、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寻求实践路径,从而实现从“资本”向“人本”的真正回归。
2024 Vol. 341 (1): 66-73 [摘要] ( 66 ) HTML (1 KB)  PDF (1285 KB)  ( 142 )
74 马克思分工理论视域下共同富裕的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
郑礼肖
马克思分工理论蕴含分工演进的依据、分工的基本形式、劳动分工与生产力的发展和布局、国际分工的实质等内容,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新视角。劳动分工引致的劳动者群体收入分化、资本主导分工力量的日益强大、不合理的国内分工格局,以及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的地位,阻碍了我国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与共同富裕进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工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的状况导致了上述问题,由此,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劳动分工的演进中寻找,核心是实现劳动分工的充分平衡发展。具体而言,要在实现劳动更广泛地分工和结合的基础上,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以确保劳动者更多享有分工产生的经济效益,深化改革以消除国内分工不平衡的问题,加快技术创新以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2024 Vol. 341 (1): 74-84 [摘要] ( 65 ) HTML (1 KB)  PDF (1651 KB)  ( 55 )
       改革开放论坛
85 中国城市的价值创造、价值分配与城市群发展新趋势
乔晓楠, 郝嘉鹏, 陈家骏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的鲜明特征,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化路径拥有多样化选择的空间。基于政治经济学原理,从劳动价值论出发,在测算中国城市价值创造、价值转移与价值分配的基础上,对中国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与人均差异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第一,城市是价值创造的主体,排名前20的城市创造了超过全国1/4的价值量,排名前100的城市创造了全国2/3的价值量,城市间贸易导致城市创造的价值与分配的价值存在差异,但排名靠前的城市其分配价值量大多高于创造价值量,体现出大城市在价值转移方面的综合优势。第二,中国城市体系的演进具有“整体集中、局部平衡”的特征,规模较大的城市之间具有扁平化特征,城市群之间以及省份之间都具有集中化特征,但城市群内与省内则多呈现扁平化特征。第三,自2012年以来,伴随着城市规模分布的演进趋势,城市人均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这预示着以城市群为特征的区域新经济增长极将加速形成,并且人均平衡意义上的区域协调发展正在逐步实现。
2024 Vol. 341 (1): 85-100 [摘要] ( 72 ) HTML (1 KB)  PDF (1721 KB)  ( 158 )
101 新时代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逻辑建构
罗玉辉
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应坚持历史逻辑、政治逻辑、经济逻辑、制度逻辑和文化逻辑相统一。历史逻辑是“总逻辑”,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即:从“党史”中汲取共同富裕的政治经验;从“新中国史”中汲取共同富裕的制度经验;从“改革开放史”中汲取共同富裕的经济经验;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共同富裕的文化经验。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深入探究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其他四重“子逻辑”,即政治逻辑、经济逻辑、制度逻辑和文化逻辑。牢牢坚持以上逻辑的一体化推进,方能推动新时代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走深走实。
2024 Vol. 341 (1): 101-111 [摘要] ( 49 ) HTML (1 KB)  PDF (1424 KB)  ( 159 )
       财政与金融
112 政策不确定性下的中国金融资源配置研究
李振新, 陈享光, 张满闯
中国特色金融资源配置在维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一方面提高了中央层面政府与企业的关联度,导致中央缩减对地方的金融资源配置规模;另一方面打破了地方层面政企之间的紧密联系,促使政府向市场配置金融资源。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金融资源配置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重要关联,中央—地方间金融资源配置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U”型关系;政府—市场间金融资源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为优化我国金融资源配置,应当增强政府政策制定的透明度,维持政策确定性和稳定性;完善并优化中央与地方的金融管理职能,探索建立中央与地方双层金融治理体系;着力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领域,有效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2024 Vol. 341 (1): 112-122 [摘要] ( 80 ) HTML (1 KB)  PDF (1452 KB)  ( 112 )
       会议综述
123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25届年会综述
葛尔奇, 鲁晓东
2024 Vol. 341 (1): 123-128 [摘要] ( 45 ) HTML (1 KB)  PDF (1246 KB)  ( 126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