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33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3-05-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本刊特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财政与金融
 
       本刊特稿
5 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个唯物史观发现和深化的视角
丁堡骏, 吴霞
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既是马克思发现和阐述唯物史观的直接成果,同时又使唯物史观进一步得到证实和深化。从唯物史观的发现视角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关键在于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归结为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生产方式是生产的方式,作为《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整体。由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唯物史观方法论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与唯心主义思辨哲学不同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在马克思的各种文献中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阐述其含义是一致的。
2023 Vol. 333 (5): 5-14 [摘要] ( 195 ) HTML (1 KB)  PDF (1400 KB)  ( 494 )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15 “全面认识资本特性 规范资本健康发展”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罗玉辉, 张志
在经济全球化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前,资本运行规律已不再局限于马克思时代的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等传统模式。在科技的助力下,个别资本试图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呈现出多重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的乱象。这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依旧警醒我们在发扬好资本文明面的同时,也要时刻遏制资本无序扩张的苗头。长期来看,如果放任资本肆虐,将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方面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因此,新时代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资本特性,把握好资本运行规律,在经济实践中多措并举以防止我国陷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逻辑”主宰,坚守社会主义社会资本的“人民属性”,更加科学地、充分地发挥好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
2023 Vol. 333 (5): 15-27 [摘要] ( 196 ) HTML (1 KB)  PDF (1501 KB)  ( 933 )
28 《资本论》方法论的黑格尔主义阐释路径反思
许瑞涛
在《资本论》当代阐释中,新辩证法学派援引黑格尔哲学将《资本论》阐释为一种“先验结构”,该路径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批判相左。秉持历史科学诉求,马克思在哲学与经济学的视差中进行《资本论》的理论建构,《资本论》整体因此呈现出“科学性”与“类先验性”的双重特征,这使得马克思的“科学逻辑”与黑格尔的“思辨逻辑”表现出立场上的差异与形式上的近似。可见,在《资本论》方法论阐释中,脱离历史唯物主义与去黑格尔主义两者皆不可取,我们需要站在马克思的理论立场上来考察“解释世界”的问题,继而从理论“旁观”视角切换至“行动”视角,以实现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旨趣。
2023 Vol. 333 (5): 28-36 [摘要] ( 182 ) HTML (1 KB)  PDF (1329 KB)  ( 45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37 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及其发展路向
胡磊
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及其发展路向,是我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利用和驾驭资本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存在兼具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要历史地认识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应有范畴和重要生产要素,大力推动我国资本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形态兼具多元共生性和公有资本主导性,要发展地认识不同形态资本的特性、竞合关系和行为规律,协同促进各类资本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作用兼具文明面和“反文明面”,要辩证地认识资本的二重作用及其制约因素,以市场化法治化治理推动各类资本健康发展。
2023 Vol. 333 (5): 37-45 [摘要] ( 150 ) HTML (1 KB)  PDF (1331 KB)  ( 609 )
46 国有企业改革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
魏益华, 周雯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始终为共同富裕巩固并夯实所有制基础、分配基础以及物质技术基础,同时也要处理好发展与共享的平衡统一问题,改革成效外在表现为国有经济比重和企业经济效益等指标的变动。通过对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度,可进一步实证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具体路径,进而为深化改革提供指引。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体现为双方面,既正向作用于发展水平,同时对共享水平具有负向影响。国有经济比重则主要通过正向作用于共享水平对共同富裕产生影响。国有企业并不简单代表着法权关系,其本质上反映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方式以及相应的分配制度。应正视改革在经济收益和社会责任目标下的双重诉求,推动质与量共荣共进。
2023 Vol. 333 (5): 46-56 [摘要] ( 205 ) HTML (1 KB)  PDF (1425 KB)  ( 336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57 对“诺斯悖论”及其方法论的批判——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二重性理论
乔琳
“诺斯悖论”现象说明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具有局限性,对它的批判需要追溯到方法论本身,即揭示个人主义方法论在进行制度分析时的理论困境。马克思主义国家二重性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基础,阐明了国家阶级性与公共性之间本质与表象的关系,对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经济作用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分析,指出国家能否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经济治理公共性与阶级性的一致程度。“诺斯悖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性与公共性的矛盾,而不是什么悖论。国家二重性理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应用和细化,对认识国家与经济的关系、把握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2023 Vol. 333 (5): 57-66 [摘要] ( 261 ) HTML (1 KB)  PDF (1409 KB)  ( 621 )
       争鸣与探索
67 以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研究方法促进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科学化
蔡万焕
马克思是科学的宏观经济研究方法的开创者,其主要思想体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研究方法对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运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何干强教授新著《〈资本论〉的宏观经济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系统总结和疏理了《资本论》中所揭示的科学宏观经济研究方法,同时对当前理论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批判。该书指出,资产阶级宏观经济学用拜物教观念认识经济现象,理论上存在一系列错误,不应当用以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实践。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研究方法,目的是要促进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科学化。对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研究方法的学习,将有助于经济学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宏观经济学新境界的步伐。
2023 Vol. 333 (5): 67-74 [摘要] ( 224 ) HTML (1 KB)  PDF (1325 KB)  ( 479 )
75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与危机理论——争论澄清与理论地位
周钊宇
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是马克思危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当前三种典型反对意见的检视可知:在理论创作和文本编辑上,马克思对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自始至终予以重视,恩格斯的编辑很好体现了马克思的意图;在理论推导和经验表现上,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推导条件非常现实,经济危机直接原因的多样性不能否定它在危机理论中的基础性作用,它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不可避免的规律。在马克思危机理论体系中,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总体矛盾,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发展了的形式,构成相对生产过剩危机的基础原因。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的重大意义在于,奠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避免性的基础,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和历史暂时性。
2023 Vol. 333 (5): 75-83 [摘要] ( 185 ) HTML (1 KB)  PDF (1347 KB)  ( 560 )
       改革开放论坛
84 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
包群, 郝腾
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一国制造业价值链位置的重要因素。运用《全球竞争力报告》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分析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的改善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并且促进其在价值链中的前向参与和后向参与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主要通过国际技术溢出与协同集聚对制造业价值链地位产生影响,而且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提升作用依次递减,契约环境良好的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对制造业价值链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因此,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时,要充分意识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制造业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加快交通运输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建设,借助交通枢纽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分工。
2023 Vol. 333 (5): 84-96 [摘要] ( 150 ) HTML (1 KB)  PDF (1531 KB)  ( 685 )
97 论共同富裕、共享发展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取向
曹前满
发展集体经济有其历史性使命与经济逻辑初衷,当然也存在着时代性的条件制约,新时代,集体经济的优势体现于作为共享发展的载体,而乡村振兴则使得农村集体经济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农业大国的发展本质在于致富的路径选择,体现农村人口的分流与农业资源的整合配置。但特定时代有其特殊的历史使命,路径选择会产生各种特殊结构问题及其叠加,从而偏离发展的初衷与制约目标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践探索困境在于生产力限制与限制生产力两个方面。在新时代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节点上,重塑与活化农村集体经济是重回发展集体经济的初衷,实现农业农村共享发展,并承载更广泛的共享发展支持。
2023 Vol. 333 (5): 97-106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1403 KB)  ( 620 )
       财政与金融
107 我国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中的乘数加速数初探——基于两大部类投入产出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陶为群
根据乘数加速数形成原理和有对外贸易的两大部类社会再生产具有特殊的投入产出结构,借助投入产出分析中所阐述的最终需求向量的生产波及效果与产出乘数效果,推导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中的投资乘数、消费乘数和加速数公式,辨识进出口在投资乘数、消费乘数和加速数中的作用,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认识开放经济条件下实施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中的投资乘数、消费乘数分别与生产资料、消费资料进出口顺差(净出口)成正比。有对外贸易的社会再生产中的乘数加速数,是经典的马克思社会再生产中的乘数加速数的延伸和拓展。
2023 Vol. 333 (5): 107-115 [摘要] ( 175 ) HTML (1 KB)  PDF (1369 KB)  ( 328 )
116 住房金融化、房价波动与收入不平等
安强身, 刘佳利
经济金融化趋势下的住房金融化放大了中国房价波动,房价与居民收入变动间的反馈循环加剧了收入不平等,阻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冲击了金融体系的稳定。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住房金融化与房价之间、房价与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均存在双向正相关关系。住房金融化推动了房价上涨进而拉大了居民收入差距;居民收入不平等与住房金融化之间呈U型关系,住房金融化水平随收入差距扩大先降后升,当收入不平等程度超过拐点,住房金融化程度的加深通过房价变动拉大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扩大也加深了住房金融化,两者间呈现典型反馈循环效应。因此,政府应充分运用政策工具加以调控,推进房地产去金融化,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平等基础上的共同富裕。
2023 Vol. 333 (5): 116-128 [摘要] ( 207 ) HTML (1 KB)  PDF (1575 KB)  ( 592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