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24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2-08-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本刊特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财政与金融
 
       本刊特稿
5 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逻辑
张旭,
当前,我国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正在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国方案,体现着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具体实践,是在与社会主义发展基本理论逻辑的相互促进中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首先是对人类发展规律的崭新实践,是对既有现代化道路的超越,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其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着坚守,现代化是为了人民的现代化,是依靠人民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享的现代化;再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唯物史观的深刻贯彻,运用唯物史观开辟的中国发展新道路,既是对唯物史观的全新证明,对唯物辩证法的全新运用;最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具体表现为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是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因此,在理论上说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是我们科学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增强四个自信的根本基础。
2022 Vol. 324 (8): 5-15 [摘要] ( 191 ) HTML (1 KB)  PDF (1486 KB)  ( 502 )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16 2021年国内《资本论》研究进展与展望
李连波
2021年国内《资本论》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加强了对《资本论》的编辑、出版与传播的研究;二是进一步深化了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认识;三是推进了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价值转移、利润率测算、虚拟经济等经典理论的研究;四是用《资本论》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中国经济问题,以及思考《资本论》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意义。以上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方法和新观点,也存在过分追逐热点、学理性不足和缺乏高水平原创性成果等问题。从2021年国内《资本论》研究进展和国外近几年研究情况可以推断,《资本论》与当代经济的结合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研究热点,应重点加强三个方面的研究。
2022 Vol. 324 (8): 16-25 [摘要] ( 117 ) HTML (1 KB)  PDF (1425 KB)  ( 520 )
26 数字资本主义“流通视域”观照下的反思与批判——数字技术赋能资本流通的加速与重塑
张亮,
数字资本主义社会基本运动规律和一般发展趋势逐渐表现为资本周转的加速及其空间运作范域的减缩。数字化、虚拟化和智能化引发的资本加速流通和循环导致西方社会经济系统发生前所未有的高频震荡——生产、交换和消费的世界都倾向于快速运转,而关涉资本流通的劳动力创造、价值实现、价值链建构以及“一般生产条件”塑造的不断异变集中映现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协同性加速变化。只有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的辩证关系逻辑,才能超越传统数字商品“生产论域”的批判界边、突破数字资本附身“生产领域”的认知闭环,净除资本增殖逻辑在流通领域“视而不见”的理论盲点。统一数字技术的演变逻辑与资本流通的加速逻辑相将激活多维视域批判性探赜数字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运动的变化、危机与规律。
2022 Vol. 324 (8): 26-37 [摘要] ( 79 ) HTML (1 KB)  PDF (1502 KB)  ( 42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38 推动数字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意义与建构方案
刘皓琰,柯东丽
数字经济是当前各国角力的关键领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拥有先发优势,但也由于制度痼疾而遭遇发展困境,反观社会主义中国则实现了先进技术与制度优势的良性结合。进一步加快数字化发展对于中国目前而言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对数字帝国主义新型掠夺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之举。因此,如何避免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构建更高水平的数字社会主义就成为必须要思考的议题。但对数字社会主义的探索不应再局限于“兰格式”的设想,而应更多地落脚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为此,建议构建一个以“智能化”和“平台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智能经济体系,作为当下推动数字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与方案。
2022 Vol. 324 (8): 38-46 [摘要] ( 141 ) HTML (1 KB)  PDF (1411 KB)  ( 236 )
47 地方金融支持地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现状分析
程建华,舒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金融迅速崛起,在支持地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作用明显。同时也面临很多瓶颈,如“金、企”对接不通畅,过度拓展金融业务,金融政策制度不稳定等问题日益突出,且相较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地方农商行为主体的地方金融综合实力薄弱,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实力有限。因此,发挥地方金融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优势,需深化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企”对接效率,引导地方金融坚守主责主业,突出优势互补,保持政策制度的相对稳定性,鼓励地方资本持续回流实体,同时还要不断拓展地方金融融资渠道,构建现代化金融监管体系。
2022 Vol. 324 (8): 47-56 [摘要] ( 135 ) HTML (1 KB)  PDF (1473 KB)  ( 375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57 基于新自由主义内核的跨国资本积累分析
王璐,李晨阳
新自由主义输出的结构性改革方案以经济自由化、市场化和私有化为核心,国际垄断资本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输出结构性改革计划以服务于自身资本积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所推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上为跨国剥削体系,其跨国资本循环的作用机制体现为跨国生产过程与跨国流通过程。其中,跨国生产过程以建立跨国剥削体系为前提而表现出剥削性质,跨国流通过程则以形成世界市场为前提而表现出掠夺性质。跨国剥削体系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均以结构性改革为重要前提。由此,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制在跨国资本循环与跨国资本积累中具有核心作用。
2022 Vol. 324 (8): 57-69 [摘要] ( 141 ) HTML (1 KB)  PDF (2063 KB)  ( 122 )
70 帝国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初创及其当代意义——罗莎·卢森堡《波兰的工业发展》研读
吕佳翼
卢森堡的博士论文《波兰的工业发展》以波兰工业发展为题,实际上所关注的是以此为表征的波兰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以及波兰资本主义经济与其所附属的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问题,进而回答两者发展的前途问题。虽然它带有很强的实证色彩,但不是一篇普通的实证经济学或政治学论文,而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光辉的杰出文献。它辩证分析了沙皇政府、俄国资产阶级、波兰资产阶级以及两国无产阶级之间的复杂关系,指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局部经济体的分析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的部分特征。卢森堡博士论文中的诸多观点是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先声,其所开启的资本与国家关系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的“中心—边缘”分析等对于理解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仍有重要启示。卢森堡的博士论文虽然带有“初创”的印记,也有一些不足,但毕竟已是帝国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2022 Vol. 324 (8): 70-77 [摘要] ( 115 ) HTML (1 KB)  PDF (1335 KB)  ( 357 )
       争鸣与探索
78 嵌入式开展三线建设的历史逻辑和转型发展——以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为例
郑有贵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成立后实施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国家建设战略行动,承载着扩展战略纵深和调整生产力区域布局的双重任务。这一战略行动计划实现了预期目标,对推动国家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乃至保障国家安全,都发挥着重大作用。通过对三线建设中的典范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建设及转型发展半个多世纪的全部历程的考察,对为什么要在没有工业基础的西部地区的大山深处攀枝花嵌入式建设大型钢铁生产基地、在攀枝花如何嵌入式建设大型钢铁生产基地以及为什么能够建成、为什么改革开放时期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能够持续发展3个问题进行探讨,以再现国家在三线地区大规模嵌入式实施重大工业建设项目的历史逻辑,再现中国工业化战略实施的历史,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及转型发展路径。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建设及转型发展的实践表明,落后而又交通不便的攀枝花之所以能够突破循环累积因果逻辑,根本在于充分发挥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脱离中国通过70多年建设改变弱势地位的事实,只是基于某一理论抽象地讨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解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在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现象,还有可能陷入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之前历史的认识逻辑,对新中国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经验也就难以形成共识。
2022 Vol. 324 (8): 78-87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1420 KB)  ( 171 )
       改革开放论坛
88 政府补助对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激励效应
胡丽娜,薛阳
以2017~2019年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LP法测算了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数,进而运用PSM方法,实证检验政府补助政策对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1)无论是匹配前还是匹配后,获得政府补助的样本转型升级指数均高于未获得补助的样本,这一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对支持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具有正向激励效应;(2)这种激励效应具有异质性,即政府补助对国有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激励效应高于非国有企业;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激励效应高于其他行业;对我国东部地区的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激励效应高于其他地区。
2022 Vol. 324 (8): 88-99 [摘要] ( 79 ) HTML (1 KB)  PDF (1839 KB)  ( 161 )
100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效应研究
宋婕,戴翔,万广华
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尤其是面临发达国家对中国价值链升级进行“堵截”以及自身传统低成本优势不断弱化的挑战,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价值链攀升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提升中国价值链相对地位方面的确存在显著正向作用,且对中高端技术制造业行业促进作用要甚于对低端技术制造业行业,对传统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则要甚于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因此,中国应该坚定不移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且应增强自身在中高端技术制造业行业的实力,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继续发挥传统服务业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粘合”功能,如此才能更好地引领“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构建,进而实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目标。
2022 Vol. 324 (8): 100-114 [摘要] ( 123 ) HTML (1 KB)  PDF (1822 KB)  ( 322 )
       财政与金融
115 数字金融对进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拉动国内消费需求视角
张鹏杨,何宋樾,张硕
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口是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题中之意。研究数字金融通过拉动国内消费对企业进口的影响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国内消费具有拉动作用,该作用是数字金融提升企业进口的主要路径;数字金融通过拉动消费对进口产品质量和进口多样性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在国内消费需求引致下,数字金融对促进中间品进口、从发达国家进口和小规模企业进口作用明显;同时,数字金融对从不同国家进口和不同类型进口的质量和多样性存在差异影响。因此,未来应当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在拉动国内消费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中的作用,以此成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和稳定国际供应链的重要手段。
2022 Vol. 324 (8): 115-128 [摘要] ( 122 ) HTML (1 KB)  PDF (1903 KB)  ( 174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