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8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9-02-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争鸣与探索
改革开放论坛
会议综述
财政与金融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5 价格理论的张量分析:新古典的替代框架
李帮喜, 崔震
价格理论是经济学分析的重要内容,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各学派对价格的形成原理给出了不同解释,这些解释成为不同经济学派别的理论根基。然而,对于价格理论的分析大多数局限于具体价格形成的原因,很少有学者考虑不同价格体系的转化问题。通过回顾自亚当·斯密开始的关于价值价格理论的发展,可以发现,以张量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可以对价格理论作进一步梳理,从而给出一种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不同价格体系间的转化方法,并可尝试用张量理论构建经济学理论框架基础。运用这一理论还可以分析包括价值转形、国际贸易、金融化等内容在内的经典政治经济学问题。
2019 Vol. 282 (2): 5-15 [摘要] ( 471 ) HTML (1 KB)  PDF (1350 KB)  ( 1351 )
16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新时代解读
郭殿生, 宋雨楠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导致城乡分离和对立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得城乡对立进一步强化。实现城乡融合需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条件,而这一条件也是从现有的生产力发展需要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理论价值主要包括它高扬了人的核心价值、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和验证了方法论的科学性等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与进步;加快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城乡融合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逐步消除城乡对立的制度条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法规划,统筹协调。
2019 Vol. 282 (2): 16-22 [摘要] ( 367 ) HTML (1 KB)  PDF (1169 KB)  ( 53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23 马克思综合生产率优势演进模型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杨玉华
马克思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率竞争优势来阐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国内生产力发展是条件,综合生产率的提高是推动经济对外贸易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国际贸易中并不存在所谓的微观“比较优势”,提高综合生产率优势才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正是源于产品、企业、行业的生产率优势,推动了国家竞争优势不断从低级向高级演进。国家不仅是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也是推动生产率优势形成和演进的最终实践者。在实践中,我国政府通过深化改革和不断开放,发掘和培育不同层级的生产要素优势,推动生产率优势从要素优势向资本和创新优势演进,实现历史性伟大崛起。所以,我们要把握生产率优势演进趋势,充分发挥政府强大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大力培育高级生产要素,把生产率优势牢固地建立在人才、教育、科技和制度优势基础上,迈进创新优势发展的新阶段,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奠定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2019 Vol. 282 (2): 23-33 [摘要] ( 416 ) HTML (1 KB)  PDF (209 KB)  ( 653 )
3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范畴研究
程昊, 程言君
逻辑起点范畴研究至关重要:一门科学是根据逻辑起点范畴的内在规定性建立起来的严密逻辑体系。《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物”商品论需要深化,“人”商品论理应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恰当确定逻辑起点范畴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体系,虽然已近乎学界共识性历史使命,但逻辑起点范畴研究却成“前沿尖端难题”而莫衷一是。深化《资本论》逻辑起点范畴——“人”商品论研究,尤其对逻辑起点范畴的“两能”标准和人力产权范畴胜任妥帖的探究,具有“前沿尖端难题”破解特征。
2019 Vol. 282 (2): 34-41 [摘要] ( 433 ) HTML (1 KB)  PDF (1187 KB)  ( 743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42 西方主流经济学为何一再遭到质疑——基于哈佛大学学生罢课的分析
朱富强
2011年11月哈佛学生罢课事件具有深刻的学术和现实根源:它是20多年来西方经济学反思运动的延续,也是经济危机以及“占领华尔街运动”直接促发的结果。从学科特征上说,经济学研究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应该关注周边的社会经济现象,解决熟视无睹的社会经济问题。但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却是方法导向的,热衷于在既定范式下进行抽象的数理建模和计量实证,从而导致现代经济学日益形式化和黑板化。因此,随着“黑板经济学”弊端的日益暴露,西方经济学人以及青年经济学子开始反思并寻求改变,从而经常爆发出类似的罢课事件。但是,在作为现实问题更为凸显的当前中国社会,面对西方社会如火如荼的经济学反思浪潮,大多数经济学人却无动于衷。究其原因,中国经济学人深受功利主义和崇洋主义学风的双重束缚,而这种学风又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系列学术制度的支持和激励。
2019 Vol. 282 (2): 42-52 [摘要] ( 379 ) HTML (1 KB)  PDF (1319 KB)  ( 772 )
       争鸣与探索
53 关于《资本论》开篇商品性质的几个问题——兼与张鋆博士商榷
黄雯, 李建平, 黄瑾
要明确《资本论》开篇的商品究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还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商品,就必须正确理解逻辑与历史相一致以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分析表明,《资本论》开篇的商品首先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历史起点相一致,但同时也与人类社会商品生产的历史起点相一致。马克思肯定抽象上升到具体是建构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把商品作为逻辑起点是经过慎重选择、大有讲究的,而“思想具体”只能出现在《资本论》逻辑行程的终点而不是相反。要正确而又深入地研究《资本论》商品的性质和其他争论问题,必须以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为导向,要熟悉《资本论》的有关文本和创作史,特别要懂得马克思所应用的辩证法,这样才能沿着科学的方向不断前进。
2019 Vol. 282 (2): 53-58 [摘要] ( 344 ) HTML (1 KB)  PDF (1169 KB)  ( 358 )
59 “价值总量之谜”再研究——来自38个国家2000~2014年的经验证据
王智强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理论,是破解“价值总量之谜”的关键。按照马克思理论,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生产率高的劳动在同一时间内能够实现更多的按市场价值计算的价值量。在劳动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提高,当期商品数量较于基期增加,因此用基期国际价格乘以当期商品数量得到的GDP有可观增长。在国际交换中,价值从劳动生产率低的发展中国家向劳动生产率高的发达国家转移,因此后者GDP同劳动投入量之比大于前者。经验分析表明,GDP同劳动投入量之比与价值国际转移率正相关。
2019 Vol. 282 (2): 59-67 [摘要] ( 433 ) HTML (1 KB)  PDF (1267 KB)  ( 578 )
68 《资本论》生态思想的三重挖掘及当代启示
蒋彧
《资本论》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生态思想是指导“消极”生态建设的“慢速生态思想”,通过《资本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直接论述来体现;第二层生态思想是指导积极生态建设的三大具有生态价值的“非生态”理论,通过《资本论》所涉及的“科技决定论”、“经济危机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来体现;第三层生态思想是指导广义生态建设的广义生态思维,通过《资本论》对贫困阶层与落后国家的关注以及对人类社会和谐问题的研究来体现。《资本论》中蕴含的三层生态思想在理论上遵循马克思主义原有的“起点、中介、终结”的深层逻辑,可构筑起有别于西方学派的另一种更忠实于原著精神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则通过“消极”生态建设、积极生态建设以及广义生态建设体现出来,三种生态建设同时开展、互相渗透,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2019 Vol. 282 (2): 68-76 [摘要] ( 513 ) HTML (1 KB)  PDF (1238 KB)  ( 576 )
       改革开放论坛
77 城市群多中心化在辽中的逆发展机理研究
赵儒煜, 阴俊
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化是一个动态变迁的过程,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多中心化是城市群空间发展的一般规律。辽中城市群目前仍然处于重化工业产业体系为主导的历史阶段,传统的技术体系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经济资源的集聚任务仍然存在。新产业革命的到来,迫使辽中城市群必须加速转向新的产业体系建设,但其发展新产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等资源严重不足,只能由相对具有资源优势的首位城市沈阳推动产业创新,这就导致辽中城市群空间结构从原来的多中心状态转向以沈阳为中心的单中心化态势,出现了“逆发展”现象。
2019 Vol. 282 (2): 77-85 [摘要] ( 380 ) HTML (1 KB)  PDF (1366 KB)  ( 805 )
86 产业政策激励的信息传递效应研究
徐高彦, 吕慧, 胡世亮
产业政策不仅可以通过微观企业载体发挥信息发现与信息传递效应,而且产业政策在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信息传递时还会对企业盈余质量产生影响,即产业政策激励能够提高企业的盈余准确性和持续性,降低盈余稳定性,并对盈余稳定性产生长期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在产业政策披露过程中应考虑企业盈余预告和盈余公告等信息披露的联动效应,避免投资者盲目地投资于政策激励行业,减少资本市场投资的“潮涌现象”和“羊群效应”,从而通过对精准的产业政策表述及市场传递时机的把控,提高企业的盈余稳定性,降低产业政策的“外部负效应”。
2019 Vol. 282 (2): 86-98 [摘要] ( 426 ) HTML (1 KB)  PDF (1395 KB)  ( 493 )
       财政与金融研究
99 上市公司违约风险生成的路径识别——基于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的实证分析
王宁
基于中国沪深A股市场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选取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对上市公司违约风险生成的问题进行分析,清晰地刻画出“投资决策偏差—违约风险”“融资决策偏差—违约风险”“股利分配决策偏差—违约风险”三条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的提升均可以将财务安全边界向前推进,但发展能力的提升反而给公司的财务安全带来负面影响;一系列财务决策偏差通过现金流、资本结构等通道削弱公司价值,并进一步将公司推向违约点,最终导致违约风险的生成。实证结论对控制和化解上市公司违约风险,营造健康、高效的公司财务环境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9 Vol. 282 (2): 99-107 [摘要] ( 410 ) HTML (1 KB)  PDF (1275 KB)  ( 588 )
       会议综述
108 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的创新发展——第十八届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会议综述
王亚卓, 翟绪权
2019 Vol. 282 (2): 108-112 [摘要] ( 294 ) HTML (1 KB)  PDF (1097 KB)  ( 405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