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市群多中心化在辽中的逆发展机理研究 |
赵儒煜, 阴俊 |
吉林大学 东北亚研究院,长春 130012 |
|
|
摘要 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演化是一个动态变迁的过程,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多中心化是城市群空间发展的一般规律。辽中城市群目前仍然处于重化工业产业体系为主导的历史阶段,传统的技术体系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经济资源的集聚任务仍然存在。新产业革命的到来,迫使辽中城市群必须加速转向新的产业体系建设,但其发展新产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等资源严重不足,只能由相对具有资源优势的首位城市沈阳推动产业创新,这就导致辽中城市群空间结构从原来的多中心状态转向以沈阳为中心的单中心化态势,出现了“逆发展”现象。
|
|
关键词 :
城市群,
空间结构,
多中心化,
产业体系
|
收稿日期: 2018-07-11
|
|
作者简介: 赵儒煜(1965-),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阴俊(1988-),女,湖北宜昌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
[1]Fujita M,Krugman P R,Venables A J.The Spatial Economy[J]. Mit Press,2001. [2]叶玉瑶.城市群空间演化动力机制初探——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北京:城市规划,2006,30(1):61-66. [3]袁志刚,绍挺.土地制度与中国城市结构、产业结构选择[J].北京:经济学动态,2010(12):28-35. [4]赵渺希,钟烨,徐高峰.中国三大城市群多中心网络的时空演化[J].长沙:经济地理,2015,35(3):52-59. [5]张京祥.城镇群体空间组合[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6]张浩然,衣保中.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与经济绩效——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武汉:经济评论,2012(1):42-47. [7]赵勇,魏后凯.政府干预、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地区差距——兼论中国区域政策的有效性[J].北京:管理世界,2015(8):14-29. [8]孙斌栋,华杰媛,李琬等.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影响因素——基于人口分布的形态单中心——多中心视角[J].北京: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0):1294-1303. [9]赵儒煜,王媛玉.东北经济频发衰退的原因探析——从“产业缺位”到“体制固化”的嬗变[J].长春:社会科学战线,2017(2):48-57. [10]孙猛.东北地区工业增长的结构红利效应[J].长春:东北亚论坛,2017(5):113-123. [11]高伟,王全景.海外投资与企业社会责任[J].哈尔滨:商业研究,2018(8):88-9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