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0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6-11-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改革开放论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5 马克思货币理论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一)
方兴起
国内外的主流观点认为,主权货币国际化的目标在于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显然,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也不可能例外。最早否定这种主权货币国际化传统目标的经济学家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但他并没有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如果我们带着“为什么主权货币国际化的传统目标不可行”这一问题,重新认识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则不难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中悟出答案,进而去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新目标或中国模式。
2016 Vol. 0 (11): 5-7 [摘要] ( 237 ) HTML (1 KB)  PDF (1018 KB)  ( 551 )
12 国际贸易体系演进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张衔, 李少武
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至今,英国和美国先后主导了国际贸易体系,并根据本国国际竞争力由“弱-强- 弱”的变化,采取了“保护贸易- 自由贸易- 保护贸易”的政策循环。TPP 和TTIP 就是这一政策循环的必然结果。从马克思经济学的视角看,英美两国根据相对生产力水平调整国际贸易政策是为了争夺和维持其既有的国际贸易地位,进而建立落后国家依附于先进国家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国应该采取国家干预和各种贸易政策组合的方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以应对TPP 和TTIP 的不利影响,进而提高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2016 Vol. 0 (11): 12-18 [摘要] ( 292 ) HTML (1 KB)  PDF (1028 KB)  ( 75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19 资本主义的终结与社会主义新胜利———《资本的终结》视野下的中国道路选择
丁涛
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中国诸多经济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新形势下,中国应吸取历史教训,警惕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渗透,避免再次沦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外围或半外围国家。使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心成员国的发展思路,既不可能也不可行,因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全面爆发正在宣告其走向灭亡和终结。在中国道路选择上,唯有继承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成就,毫不动摇地坚守马克思主义指向的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取得新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也将引领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新胜利。
2016 Vol. 0 (11): 19-25 [摘要] ( 291 ) HTML (1 KB)  PDF (1020 KB)  ( 810 )
26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CSSCI(2000 ~2015)来源期刊的文献考察
周春平
基于对CSSCI(2000 ~2015)来源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发现,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每年发表的文献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领域集中在“劳动价值论”、“《资本论》”、“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金融危机”等方面。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热点:高被引文献与论文发表的时间没有关联,与期刊影响因子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关系,高产作者与高被引文献作者大多并不交叉,研究方法多采用规范分析方法。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不足在于:学者的年龄结构老化,研究队伍仍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热点受政策影响大,研究方法重规范、轻实证分析。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取得与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相应的地位,必须推动在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2016 Vol. 0 (11): 26-35 [摘要] ( 378 ) HTML (1 KB)  PDF (1113 KB)  ( 752 )
36 也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法———同蔡继明教授商榷
武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的坚持、发展,也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践的理论创新。运用全面和整体的唯物辩证法可以分析并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源流关系,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的差异,按劳分配和按要素贡献分配之间的关系,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公有制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和私有制、商品货币关系、私有制与剥削的关系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重要理论
2016 Vol. 0 (11): 36-44 [摘要] ( 224 ) HTML (1 KB)  PDF (1038 KB)  ( 608 )
       外国经济思想研究与借鉴
45 当前我国劳资关系的四个重要问题探析———西尔弗《劳工的力量》的启示
陈荣荣, 陈彩云
私有经济比例畸高的经济结构是近年来我国劳资矛盾不断激化的根本原因,国企改制必须巩固加强国企对经济的控制力。工厂工人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依然是当今工人阶级的核心组成部分。劳资矛盾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中国的汽车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可能成为今后劳资纠纷高发的行业。世界工厂的地位使中国拥有一支世界上规模最大、集中程度最高的工人阶级队伍,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发育具备最优越的现实条件,这决定了他们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阶级和主体力量。
2016 Vol. 0 (11): 45-53 [摘要] ( 531 ) HTML (1 KB)  PDF (1046 KB)  ( 392 )
54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解构逻辑及其辨正
武彦斌, 曾琰
制度是利益关系的表达体系,利益构成制度内在的客观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既是一个理论构建的过程,需要人们从理论基础上进行准确把握;也是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需要人们在实践中纠正谬误,坚持正确方向。新自由主义思潮是我国当前主要错误思潮中带有明显制度诉求的思潮,这种诉求表现在经济学教学、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重大政策方针出台前后的舆论等诸多方面。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学理论的嬗变与衍生,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完善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解构人们制度认同的实践性力量。具体而言,包括以“经济人假设”为市场经济主体立论,以私有产权制度取代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妖魔化国企的方式动摇经济制度基石,以“市场万能论”阻碍政府宏观调控等等,应当对这种错误的理论与实践导向进行批判。
2016 Vol. 0 (11): 54-61 [摘要] ( 247 ) HTML (1 KB)  PDF (1035 KB)  ( 601 )
       改革开放论坛
62 我国房地产业对实体经济的掠夺效应———基于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模拟分析
周端明, 艾非, 胡小文
以亚科维耶洛模型为基础,构建一个封闭条件下的包含厂商、零售商、存款家庭、贷款家庭和中央银行等五部门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以分析房地产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由于大量货币通过信贷渠道流向房地产行业,引起房价上涨,在需求方面,高涨的房价挤占了居民的消费,进而抑制总需求;在供给方面,高涨的房价由于给房地产业带给远离于其他产业的超额利润,诱使大量资本退出实体经济而进入房地产业,导致实体经济投资下降,从而抑制总供给。宽裕的房地产信贷政策加剧了这一过程。因此,当前我国要合理地运用房地产信贷政策,严格信贷条件,防止房地产业对实体经济的过度掠夺。
2016 Vol. 0 (11): 62-72 [摘要] ( 272 ) HTML (1 KB)  PDF (1224 KB)  ( 514 )
73 中国制造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产业升级效应
唐乐
中国制造业各行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程度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融入程度较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融入程度较高。融入东亚生产网络,对中国制造业产业间升级与制造业整体内部升级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不同类型的要素密集型产业,其内部升级效果却存在明显差异。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内部升级效应显著,而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却不显著。在继续发挥传统要素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需尽快寻找具有高端要素竞争优势的产业融入东亚生产网络新的途径。对不具有技术优势的产业,应努力提升其技术吸收和再创造能力,推动中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发展,高端制造业向全面扩散发展。
2016 Vol. 0 (11): 73-81 [摘要] ( 329 ) HTML (1 KB)  PDF (1061 KB)  ( 634 )
82 资源租理论与资源税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
邵学峰, 梁志元
绝对资源租来自于资源产品生产价格以上的加价,即来源于社会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资源产品生产价格以上存在加价是因为资源的使用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外部性,要消除负的外部性必然要投入劳动,生产价格以上的加价就是为消除负外部性所付出劳动量的等价物。外部性问题应由资源所有者通过绝对资源租来解决,资源税只是为国家提供公共物品的管理劳动付费。但是,当前我国资源税在性质和含义上与资源租基本一致。资源税要实现资源租的功能,就应逐步扩大资源税的范围和征收力度,涵盖极差资源租Ⅰ以实现产权收益,涵盖极差资源租Ⅱ以实现对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付费,涵盖绝对资源租部分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2016 Vol. 0 (11): 82-89 [摘要] ( 270 ) HTML (1 KB)  PDF (1060 KB)  ( 685 )
90 IPO 公司盈余操控选择与高质量审计抑制研究
黄有为, 史建平
中国证券市场IPO 公司存在差别对待应计盈余和真实盈余这两种操控方式的现象,应计盈余操控行为主要出现在IPO 当年,真实盈余操控行为主要出现在IPO 之后一年。高质量的审计能够从总体上抑制IPO 公司的应计盈余和真实盈余操控的行为倾向。我国应加强证券市场IPO 公司应计盈余和真实盈余操控行为的监管,有效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鼓励IPO 公司选取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在推动会计师事务所行业整体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应重点支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继续做大做强,带动整个审计行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发挥其市场监督作用,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016 Vol. 0 (11): 90-96 [摘要] ( 270 ) HTML (1 KB)  PDF (1039 KB)  ( 502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