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09-07-15


 
7 必要劳动时间的三重含义及其数量表达——兼论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重含义问题的错误
朱沁夫
马克思并没有提出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重含义的问题,不少人认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重含义,实际上是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三重含义(另一种意义)。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重含义是工人个人生产其生活资料价值的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重含义是整个工人阶级生产全部生活资料价值的总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三重含义是生产恰好满足整个社会所有成员对于特定产品在一定时间内所需要的总劳动时间。就现实来看,必要劳动的第三重含义对于我们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2009 Vol. 0 (7): 7-10 [摘要] ( 204 ) HTML (1 KB)  PDF (138 KB)  ( 248 )
19 该怎样“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评奚兆永教授的有关观点与争辩逻辑
卫兴华
本文进一步论述政治经济学教材为什么可以不讲“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并换用一个新的角度阐述了货币变为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全面反驳了奚兆永教授在这个问题上“上纲上线”的无理批评。指出他没有认真阅读和理解邓小平关于“完整地准确地理解……”的本意,他曲解了恩格斯对马克思重大理论贡献的评价,他对《资本论》所采用的是本本主义、句句是真理的非科学态度,而对马恩的其他著作又采取轻率的任意解读的实用主义态度。他的辩驳方法的思维逻辑是混乱与失范的。
2009 Vol. 0 (7): 19-27 [摘要] ( 206 ) HTML (1 KB)  PDF (957 KB)  ( 455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