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1-10-15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1 论《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胡钧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的著作; 同时又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重要的著作,《资本论》使唯物主义历史观成为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 它还是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的基本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这具体体现在《资本论》这本著作上。
2011 Vol. 0 (10): 1-7 [摘要] ( 307 ) HTML (1 KB)  PDF (4015 KB)  ( 1301 )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8 试论马克思的资本历史使命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任洲鸿
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本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要求和时代要求。马克思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并阐述的"资本的历史使命"思想,为我们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功能提供了理论钥匙。资本完成其历史使命的过程与社会成员实现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过程走的是同一条道路,这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人类社会实现从"第二大社会形态"向"第三大社会形态"演进的真正基础。
2011 Vol. 0 (10): 8-14 [摘要] ( 265 ) HTML (1 KB)  PDF (266 KB)  ( 1218 )
20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个批判性的评论*
刘艳龙, 丁堡骏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唯物史观将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划分为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两个历史时期。然而,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不承认资产阶级经济学已经转化为庸俗经济学。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强调抽象的资源配置、在研究方法上强化数理工具的应用,企图以此来掩盖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庸俗性质。应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加以批判性的分析,不难发现披上了科学外衣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依然是庸俗经济学。
2011 Vol. 0 (10): 20-25 [摘要] ( 252 ) HTML (1 KB)  PDF (3992 KB)  ( 781 )
42 从"核心是什么"到"核心何以可能":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深化之路--评邱海平与胡世祯二位教授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的争论
刘召峰
深化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需实现关注重心的转移--从"核心是什么"到"核心何以可能"。探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道路,要注意区分"修正"与"补充"这两种方式的区别。研究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何以能够创立剩余价值理论,何以能够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何以能够确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质等问题的理解。
2011 Vol. 0 (10): 42-45 [摘要] ( 210 ) HTML (1 KB)  PDF (186 KB)  ( 428 )
       
60 我国私营企业非劳动收入问题探析--以马克思剩余价值形成理论为基础
周晓梅, 宋春艳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形成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理论为我们研究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的非劳动收入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中,除了一部分劳动收入还有一部分非劳动收入。这部分非劳动收入是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是私营企业主凭借资本所有权所获得的一部分收入。在我国现阶段这部分非劳动收入的存在是有客观上的必然性,与社会主义远大目标并不矛盾。但在一些私营业主的收入中还存在一部分非法的非劳动收入,对这部分收入必须加强管理,对情节严重的要给予法律制裁。
2011 Vol. 0 (10): 60-63 [摘要] ( 195 ) HTML (1 KB)  PDF (183 KB)  ( 592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