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个批判性的评论* |
刘艳龙a,b, 丁堡骏b |
吉林财经大学a. 经济学院; b.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长春130117 |
|
|
摘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唯物史观将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划分为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两个历史时期。然而,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家不承认资产阶级经济学已经转化为庸俗经济学。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强调抽象的资源配置、在研究方法上强化数理工具的应用,企图以此来掩盖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庸俗性质。应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加以批判性的分析,不难发现披上了科学外衣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依然是庸俗经济学。
|
|
关键词 :
古典经济学,
庸俗经济学,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
收稿日期: 2011-08-20
|
|
作者简介: 刘艳龙(1977-) ,男,吉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丁堡骏(1961-) ,男,黑龙江海伦人,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
[1] 资本论: 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5.
[2]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9: 7.
[3] 陈岱孙.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G]/ /陈岱孙. 陈岱孙文集[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935.
[4]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 经济学(第十六版) [M]. 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9: 502.
[5] 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罗伯特·F·赫伯特. 经济理论和方法史[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0.
[6] 斯坦利L. 布鲁. 经济思想史[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8.
[7] 丹尼尔R. 福斯菲尔德. 现代经济思想的渊源与演进[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43.
[8] 晏智杰. 古典经济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3.
[9] 高鸿业,吴易风. 现代西方经济学(上册) [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10] 高鸿业. 评萨缪尔森《经济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1] 莱昂内尔·罗宾斯. 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0: 19-20.
[12] 曼昆.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13] 詹姆斯·M·布坎南. 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M]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4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 99. |
[1] |
周绍东, 李晶. 也谈“生产方式”——兼与郭冠清同志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1(9): 59-65. |
[2] |
乔虎, 竭长光. 重新认识《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驳国外马克思主义对这一问题的曲解[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5(3): 65-72. |
[3] |
刘文超, 李辉. 价格理论的真实与虚构——后凯恩斯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挑战[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4(12): 41-49. |
[4] |
李成勋. 《资本论》给了我们什么?[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7(9): 5-12. |
[5] |
许敏. 现代经济学的本质*——与田国强教授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5(7): 37-46. |
[6] |
丁涛. 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价值缺失与拜物教的批判[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2(4): 47-53. |
[7] |
陈勇勤, 张俊夫. 对新古典经济学生产资料理论的批判[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69(3): 40-48. |
[8] |
张作云. 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及其当代意义[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69(2): 5-16. |
[9] |
田超伟卫兴华. 再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与陈伯庚教授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8(10): 46-51. |
[10] |
李黎力. 明斯基的经济学研究方法论[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6): 46-55. |
[11] |
李小云. 李斯特对亚当·斯密的批判———兼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及对中国经济学的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5): 44-50. |
[12] |
许光伟. 生产关系的三层次解读关系及其意蕴———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域内的道名学说和生长论[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10): 5-13. |
[13] |
许光伟.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逻辑解析———文本问题、“科学抽象法”的反思及其他[J]. 当代经济研究, 2015, 0(7): 5-8. |
[14] |
高岭. 论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的性质———兼与罗雄飞教授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15, 0(7): 36-43. |
[15] |
李连波, 谢富胜. 马克思有人力资本理论吗? ——与顾婷婷、杨德才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15, 0(2): 25-3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