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网站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用稿规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本刊文章检索
Email Alert
阅读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1-07-15
1
科学发展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交互运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下的科学发展论述
李欣广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区分了"科学发展"与"非科学发展"两种发展类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科学发展要解决生产力发展中积累的内部矛盾。这些矛盾包括:生产力根本动力与初始动力的矛盾;生产力发展的自然基础与表面成果的矛盾;生产力发展的前景支撑与现实依托的矛盾。另一方面,科学发展的有效推进要以改进生产关系为前提。改革过程中客观上产生了使生产关系变异的因素,非科学发展就来自于此,其集中表现就是产生了资源劣化配置的"双推动机制",背后即为从资源劣化配置中获利的既得利益者。不从生产关系入手有针对性地扫除障碍,就打不开生产力科学发展之路。
2011 Vol. 0 (7): 1-14 [
摘要
] (
213
)
HTML
(1 KB)
PDF
(995 KB) (
601
)
15
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唐国华, 许成安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表明,均衡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工资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保持不变,即劳动收入占比以及资本收入占比保持稳定。中国当前资本深化的技术进步导致了资本收入占比上升和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不能满足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资本收入占比上升和劳动收入占比下降是当前高投资、低消费、高出口驱动型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直接原因。转变这一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在于纠正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同时加大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资,努力提高劳动收入占比,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11 Vol. 0 (7): 15-20 [
摘要
] (
242
)
HTML
(1 KB)
PDF
(280 KB) (
684
)
21
对否定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几种观点的辨析
周新城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党章》和《宪法》的规定,必须遵守。各种否定国有经济的观点,诸如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不相容、国有企业是垄断企业、国有企业与民争利、照搬西方国家的国有经济比重、国有经济必须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国有经济产权不明晰、私营经济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等言论,都是站不住脚的。
2011 Vol. 0 (7): 21-29 [
摘要
] (
233
)
HTML
(1 KB)
PDF
(1092 KB) (
438
)
30
超额剩余价值是转移来的吗
朱殊洋
超额剩余价值从哪里来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一个重大问题。很多学者坚定地认为,先进企业的超额剩余价值只能来自于落后的企业,而且这些"转移论"学者似乎给出了强有力的证明。对"转移论"进行一般化证明发现,他们将均衡结果作为过渡过程来分析,因而本末倒置了。一旦将超额剩余价值问题引入时标,动态化分析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过渡过程,我们就能得出超额剩余价值是先进企业创造出来的结论。
2011 Vol. 0 (7): 30-35 [
摘要
] (
285
)
HTML
(1 KB)
PDF
(225 KB) (
922
)
36
再论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源--基于资本主义内在危机视角
刘刚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生态危机和地缘政治危机,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甚至像美国这样"先进"的制度--内在的不稳定性。资本主义虽然没有完全丧失信誉,但金融危机动摇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观念,对资本主义走向全球化产生了抑制作用,并推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主要发达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公共治理中的困境与无奈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内部的深层危机。
2011 Vol. 0 (7): 36-42 [
摘要
] (
223
)
HTML
(1 KB)
PDF
(271 KB) (
596
)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