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超额剩余价值是转移来的吗 |
朱殊洋 |
广州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室,广州510070 |
|
|
摘要 超额剩余价值从哪里来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一个重大问题。很多学者坚定地认为,先进企业的超额剩余价值只能来自于落后的企业,而且这些"转移论"学者似乎给出了强有力的证明。对"转移论"进行一般化证明发现,他们将均衡结果作为过渡过程来分析,因而本末倒置了。一旦将超额剩余价值问题引入时标,动态化分析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过渡过程,我们就能得出超额剩余价值是先进企业创造出来的结论。
|
|
关键词 :
超额剩余价值,
创造论,
转移论,
过渡过程
|
收稿日期: 2011-02-10
|
|
基金资助: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GD10CYJ14) |
作者简介: 朱殊洋(1959-),男,哈尔滨市人,广州行政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
[1] 陈征. 政治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5-106. [2] 崔朝栋.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J].当代经济研究,2009,(10). [3] 孙连成.略论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J].中国经济问题,1963,(11). [4] 耿伍群. 怎样理解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2)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61. |
[1] |
荣兆梓, 王亚玄. 增加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与社会主义创新激励的两重来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5-16. |
[2] |
王海鸿, 郭栋林. 论剩余价值率假定与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2(10): 5-14. |
[3] |
刘海霞. 论超额剩余价值来源于社会总剩余劳动[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8): 68-67. |
[4] |
王海鸿. 论超额利润的界定标准、类型与本质[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6): 5-13. |
[5] |
崔朝栋. 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J]. 当代经济研究, 2009, 0(10): 12-15. |
[6] |
刘玉瑾,王春阳. 剩余价值理论模型[J]. 当代经济研究, 2001, 0(2): 9-1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