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马克思唯物史观原理评判李斯特生产力理论 |
陈勇勤, 杨丽丽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
|
|
摘要 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李斯特阐述了落后民族国家如何增强自身生产力的理论,马克思在批判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发现并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与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相比,李斯特的理论存在很多局限,但仍然具有很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历史上,李斯特的理论对于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具有启发作用,并为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当下,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李斯特经济理论也将为其提供理论借鉴。
|
|
关键词 :
李斯特,
生产力,
马克思,
唯物史观,
局限性
|
收稿日期: 2016-06-18
|
|
作者简介: 陈勇勤(1957 – ),男,四川宣汉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理论经济学研究;杨丽丽(1988 – ),女,山西长治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理论经济学研究。 |
[1] 李斯特.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 邱伟立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2] 宋则行,樊亢. 世界经济史[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 马克斯·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 于晓,陈维纲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1.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7] 孙喜杰,曹荫全. 简论马克思的生产力系统理论[J]. 北京:哲学研究,2006(5):16–18. [8] 马克思. 资本论: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 贾根良. 李斯特经济学的历史地位、性质与重大现实意义[J]. 哈尔滨学习与探索,2015(1):81–84. |
[1] |
何干强. 论新中国对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3(9): 28-38. |
[2] |
谭劲松, 姚菲菲. 完整准确把握基本经济制度内涵创新[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43-50. |
[3] |
潘石.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应对战略之策[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29-42. |
[4] |
鲁保林, 梁永坚. “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再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1(7): 74-82. |
[5] |
赵志强, 范建刚. 马克思消费思想的三重生态意蕴及其当代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1(7): 16-24. |
[6] |
贾利军, 陈恒烜. 建党百年来党的发展理念的历史演进、逻辑与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0(6): 5-14. |
[7] |
李黎力. 明斯基与后凯恩斯主义:渊源、比较和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9(5): 39-47. |
[8] |
方兴起. 创立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是新时代的期盼——兼回应付才辉研究员的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9(5): 48-59. |
[9] |
王振中. 用马克思主义经典淬炼思想和指导实践——关于高校《资本论》教学的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5-13. |
[10] |
金梦迪. 货币信用在社会再生产平衡中的作用:协调与冲突——基于后凯恩斯主义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45-53. |
[11] |
刘召峰. 孙冶方的价值理论:一个批判性剖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33-44. |
[12] |
乔榛, 刘晓丽.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逻辑及现代意义[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17-24. |
[13] |
易淼. 新时代中国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流域经济思想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45-54. |
[14] |
熊小果. 大卫·哈维“空间政治经济学”思想的批判限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55-63. |
[15] |
张静. 尼·伊·季别尔对《资本论》的开创性研究及影响[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5(1): 60-6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