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列宁保障苏俄粮食安全思想的生成逻辑、内容要义及新时代启示 |
刘欢 |
河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
|
|
摘要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十月革命后,面对严重的粮食危机,列宁领导俄共(布)围绕如何战胜饥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列宁保障苏俄粮食安全思想。这一思想的内容要义主要包括:就地位而言,保障粮食安全实际上是一场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就路径而言,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实行土地公有制,出路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动力在于适时调整粮食政策。列宁保障苏俄粮食安全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大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基本方法,对新时代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启示。
|
|
关键词 :
列宁,
粮食安全,
土地公有制,
粮食政策
|
收稿日期: 2024-02-24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KS179);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22GL059);河北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项目(KY2023078) |
作者简介: 刘欢,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农业理论与实践研究。 |
[1]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 [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1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7]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1-62. [8]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20. [9]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2. [10]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2]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 [13]郑异凡.新经济政策的俄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 [15]闻一.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42. [16]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7]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8]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汇编:第2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39. [19]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0]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1]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2]《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 [23]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4]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86. [25]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求是,2023(6):4-17. |
[1] |
吕佳翼. 《资本论》的辉煌续集及其当代意义——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研读[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8(8): 60-68. |
[2] |
张新宁, 蔡薛文. 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现代化——以列宁实施全俄电气化计划为历史镜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7(7): 42-50. |
[3] |
冯明宇. 马克思之后资本主义“崩溃论”的思想史演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4(6): 62-70. |
[4] |
吕佳翼. 列宁对经济浪漫主义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40(12): 24-30. |
[5] |
罗海平, 桂俊练, 张显未.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粮食安全政策及时代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8(10): 56-67. |
[6] |
张新宁. 试论列宁科技进步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当代价值[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3(11): 73-80. |
[7] |
贾利军,杨静,马雪剑. 美国碳排放政策变化对中国玉米贸易的影响[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69(1): 67-76. |
[8] |
贺汉魂. 农地公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制度保障——重读马克思土地所有制思想[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2): 29-36. |
[9] |
杨承训,张新宁.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当代价值[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10): 43-52. |
[10] |
梁姝娜, 公丽君, 张友祥. 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的国际比较分析———以中国、印度、泰国、乌干达四国为例[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1): 83-90. |
[11] |
杨永华. 马克思、列宁的分工理论与斯密定理*[J]. 当代经济研究, 2007, 0(2): 8-1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