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资本论》俄国化与中国化(下)——兼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本质 |
丁堡骏 |
吉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长春 130117 |
|
|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在历史逻辑上表现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并对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其典型是《资本论》的俄国化与《资本论》的中国化。《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最重要的是运用《资本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分析俄国和中国的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得出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道路的结论。《资本论》俄国化和中国化取得巨大成就,就在于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资本论》俄国化出现曲折和失败,在于没有很好地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因此,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要继续坚持《资本论》中国化,坚持走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
|
|
关键词 :
《资本论》俄国化,
《资本论》中国化,
跨越卡夫丁峡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收稿日期: 2017-11-23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AJL004) |
作者简介: 丁堡骏(1961-),男,黑龙江海伦人,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 |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11. [2]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0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8-9. [4]孟捷.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3.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32. [8]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 [9]张胜.奋力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EB/OL].(2016-04-14)[2017-12-18].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14/c_128894806.htm [10]习近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7-28(01).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北京:求是,2017(21):3-28. |
[1] |
谭劲松, 姚菲菲. 完整准确把握基本经济制度内涵创新[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43-50. |
[2] |
潘石.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应对战略之策[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29-42. |
[3] |
赵志强, 范建刚. 马克思消费思想的三重生态意蕴及其当代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1(7): 16-24. |
[4] |
胡炅坊. 恩格斯晚年书信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坚持发展及当代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8(4): 54-62. |
[5] |
洪银兴.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流经济学地位的几个问题[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8(4): 27-32. |
[6] |
鞠晓生, 刘政灵. “列宁晚年之问”的发端、实质与中国实践[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4(10): 58-68. |
[7] |
尚昀. 增强消费市场韧劲:中国抗风险的巨大优势[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0(8): 82-89. |
[8] |
刘长明, 周明珠. 共同富裕思想探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7(5): 37-47. |
[9] |
谭虎娃.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唯物史观解读[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4(2): 24-32. |
[10] |
高建昆, 程恩富. 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经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4(12): 24-32. |
[11] |
张旭, 王天蛟. 魁奈经济思想的批判性审视与中国溯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为观照[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3(11): 26-35. |
[12] |
张斌, 侯怡如. 资本逻辑批判与共产主义演进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2(10): 34-42. |
[13] |
张俊山. 科学抽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中的意义[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3(1): 35-44. |
[14] |
孙迎联, 李炳炎.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3(1): 45-53. |
[15] |
刘国光. 关于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8(8): 5-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