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品创新和城镇化对产能过剩的影响 |
尹希文 |
吉林大学 经济学院,长春 130012; |
|
|
摘要 周期性发生的产能过剩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现阶段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治理产能过剩的关键不仅仅是强制性地削减过剩产能,还包括如何通过创新手段提升产能的利用率。解决产能过剩的根本方法是创新,企业通过研发适销的新产品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传统解决产能过剩的方法,如城镇化和政府扶持工业企业等,并没有促进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反而拖累了产能过剩的治理效果。工业企业创新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因此,当前我国产能过剩治理的核心是企业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也需要以促进企业创新为发展方向。
|
|
关键词 :
工业企业,
创新,
新产品,
产能过剩
|
收稿日期: 2018-01-12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JY07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5JJD790012) |
作者简介: 尹希文(1991-),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48. [2]周劲,付保宗.产能过剩的内涵、评价体系及在我国工业领域的表现特征[J].北京:经济学动态,2011(10):58-64. [3]曹建海.形成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N].北京:人民日报,2014-03-31007. [4]韩国高,高铁梅,王立国,齐鹰飞,王晓姝.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波动及成因研究[J].北京:经济研究,2011(12):18-31. [5]Kaldor,N. Market Imperfection and Excess Capacity[J].Economica,1935(2):33-50. [6]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J].北京:经济研究,2010(10):4-19. [7]陈瑞.地方政府举债影响工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J].长沙:财经理论与实践,2017(6):87-91. [8]江飞涛,耿强,吕大国,李晓萍.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2(6):44-56. [9]耿强,江飞涛,傅坦.政策性补贴、产能过剩与中国的经济波动——引入产能利用率RBC模型的实证检验[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1(5):27-36. [10]余东华,吕逸楠.政府不当干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能过剩——以中国光伏产业为例[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15(10):53-68. |
[1] |
荣兆梓, 王亚玄. 增加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与社会主义创新激励的两重来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5-16. |
[2] |
任曙明, 张婉莹, 李莲青, 刘丹. 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中介效应[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101-112. |
[3] |
徐志向. 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演变逻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9(5): 11-18. |
[4] |
崔景华, 李浩研, 王昕. 中间品、最终品的关税政策与制造业技术创新——基于制造业22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9(5): 93-102. |
[5] |
范玉仙, 张占军. 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效应与企业高质量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71-81. |
[6] |
赵彦飞, 王孝炯, 王丽. 基于“投入—过程—产出—环境”视角的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测度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4(10): 102-112. |
[7] |
李政, 周希禛. 国有企业创新功能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0(8): 21-30. |
[8] |
方兴起.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评价新结构经济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8(6): 63-72. |
[9] |
王智强. 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兼论市场经济的产能过剩[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4(12): 5-12. |
[10] |
梁双陆, 刘林龙, 郑丽楠. 金融合作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东盟合作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2(10): 97-105. |
[11] |
张海丰, 李国兴. 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战略:产业政策、机会窗口与国家创新系统[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3(1): 66-73. |
[12] |
孙亚南,王兴芬.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创新思想与当代价值[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8(8): 63-70. |
[13] |
高智,鲁志国. 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8(8): 71-81. |
[14] |
陈彪, 卢珊. 环境不确定性与新创企业产品创新战略[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5(5): 64-71. |
[15] |
于金富, 任达.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探索与创新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90(10): 5-1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