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兼论市场经济的产能过剩 |
王智强 |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
|
|
摘要 价值是简单稳定的本质范畴,市场价格是丰富多变的现象范畴,个别价值、市场价值、生产价格是抽象的价值的具体形式或转化形式,是联结价值与市场价格的中介。“时间I”决定价值,“时间I”总量与“时间II”共同决定市场价格,坚持“时间II”参与或单独决定价值的观点混淆了本质范畴和现象范畴。“时间I”决定价值的规律使得剩余价值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追加固定资本,资本积累导致消费品的“时间I”总量大于可变资本价值及用于资本家消费的剩余价值所决定的“时间II”,由此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三大部类相继出现产能过剩。化解我国的产能过剩,要坚持创新发展,推动过剩资本向产业链高端转移,要坚持共享发展,缩小收入差距。
|
|
关键词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价值,
市场价值,
市场价格,
产能过剩
|
收稿日期: 2020-06-27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8CJL007) |
作者简介: 王智强(1986-),男,河南焦作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经济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0.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谷书堂,林兆木,吴宣恭.试论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N].光明日报,1963-1-14. [5]蒋学模,蒋维新.哪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J].北京:教学与研究,1982(5):75-79. [6]卫兴华.价值决定和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J].北京:经济研究,1984(1):47-53,46. [7]林岗.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问题的探讨[J].北京:教学与研究,2005(7):52-58. [8]吴树青.一本关于价值规律的著作:评介“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各个阶段中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J].上海:读书月报,1956(10):11-13. [9]何安.社会必要劳动与价值决定[J].武汉:江汉学报,1963(5):17-24. [10]谷书堂,杨玉川.对价值决定和价值规律的再探讨[J].北京:经济研究,1982(1):18-25. [11]姜启渭.创造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的两重含义的存在性[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1997(2):43-51. [12]冯金华.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一个新的解释[J].哈尔滨:学习与探索,2015(5):86-93. [13]樊纲.“苏联范式”批判[J].北京:经济研究,1995(10):70-80,34. [14]王永治,王振之.价格与供求:兼论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J].北京:经济研究,1983(6):23-29. [15]胡钧,张广兴.深入理解马克思的价值决定论[J].北京:经济学动态,2004(8):33-37,54. [16]胡寄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存在两种含义[J].北京:经济研究,1990(3):37-44. [17]丁堡骏.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理论定位[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0(10):1-4. [18]魏旭.论市场价值及其与平均价值、市场价格的辩证关系[J].沈阳:社会科学辑刊,2017(5):54-60. [19]孟捷.劳动价值论与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不确定性[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4(3):4-16. [20]王峰明.马克思经济学假设的哲学方法论辨析——以两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问题为例[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9(4):54-64. [21]I.I.Rubin. Essays on Marx's Theory of Value[M]. Detroit: Black and Red, 1972:185. [22]刘航,孙早.产能利用不足发生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述评[J].北京: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6(3):186-195. [23]夏飞龙.产能过剩的概念、判定及成因的研究评述[J].昆明:经济问题探索,2018(12):54-69. [24]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26]王立国,鞠蕾.地方政府干预、企业过度投资与产能过剩:26个行业样本[J].重庆:改革,2012(12):52-62. [27]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J].北京:经济研究,2004(6):33-40. [28]白暴力,傅辉煌.收入分配差距偏大的主要因素和消费需求牵扯[J].重庆:改革,2011(7):32-41. |
[1] |
朱巧玲, 闫境华, 石先梅. 数字经济时代价值创造与转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3(9): 17-27. |
[2] |
杨慧玲. 全球分工演进中的新发展格局:历史与现实[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17-28. |
[3] |
荣兆梓, 王亚玄. 增加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与社会主义创新激励的两重来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5-16. |
[4] |
韩文龙, 王凯军. 平台经济中数据控制与垄断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1(7): 5-15. |
[5] |
刘兆国, 王云凤.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9(5): 82-92. |
[6] |
胡莹, 刘静豌. 价值理论的发展:从李嘉图到马克思[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8(4): 5-15. |
[7] |
杨帅泓, 朱安东. 马克思-斯拉法生产价格体系下的利润率下降规律——对置盐定理的一个修正[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8(4): 64-74. |
[8] |
乔晓楠, 李欣, 秦梦月. 非生产部门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础与全球格局[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14-26. |
[9] |
范玉仙, 张占军. 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效应与企业高质量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71-81. |
[10] |
乔榛, 刘晓丽.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逻辑及现代意义[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17-24. |
[11] |
刘召峰. 孙冶方的价值理论:一个批判性剖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33-44. |
[12] |
丁堡骏. 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1(9): 5-21. |
[13] |
王丰. 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积累模式的未来走向[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9(7): 5-14. |
[14] |
陈昊, 丁晓钦. 绿色制造机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9(7): 15-26. |
[15] |
杨继, 刘柯杰. 区块链下互联网经济价值分配优化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9(7): 82-9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