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
张作云 |
淮北师范大学 当代经济研究所,淮北 235000 |
|
|
摘要 生产方式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联系、社会结合方式,是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生产方式无论在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还是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考察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时,有必要把生产方式纳入其中,把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表述为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不仅是一个层次化、系统化的有机整体和矛盾体系,而且其运动规律,也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特征。研究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必须以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指导,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实际,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
|
关键词 :
马克思,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
|
收稿日期: 2019-07-08
|
|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KS001) |
作者简介: 张作云(1945-),男,安徽萧县人,淮北师范大学当代经济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486. [4]斯大林选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86.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86. [10]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10-111.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95.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13]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中译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14]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323.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04.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4.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99. [20]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94. [21]薛暮桥,苏星.中国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22]苏星.新中国经济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23]沙健孙.毛泽东与新中国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75-77. [24]袁木.关于改革开放的若干认识问题[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 [25]孙健.中国经济史(下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50-570页. [26]胡代光.西方经济学词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523. [27]张泽荣等.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70-88. |
[1] |
何干强. 论新中国对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3(9): 28-38. |
[2] |
谭劲松, 姚菲菲. 完整准确把握基本经济制度内涵创新[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43-50. |
[3] |
潘石.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应对战略之策[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29-42. |
[4] |
鲁保林, 梁永坚. “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再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1(7): 74-82. |
[5] |
赵志强, 范建刚. 马克思消费思想的三重生态意蕴及其当代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1(7): 16-24. |
[6] |
李黎力. 明斯基与后凯恩斯主义:渊源、比较和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9(5): 39-47. |
[7] |
方兴起. 创立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是新时代的期盼——兼回应付才辉研究员的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9(5): 48-59. |
[8] |
王振中. 用马克思主义经典淬炼思想和指导实践——关于高校《资本论》教学的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5-13. |
[9] |
金梦迪. 货币信用在社会再生产平衡中的作用:协调与冲突——基于后凯恩斯主义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45-53. |
[10] |
刘召峰. 孙冶方的价值理论:一个批判性剖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33-44. |
[11] |
乔榛, 刘晓丽.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逻辑及现代意义[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17-24. |
[12] |
易淼. 新时代中国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流域经济思想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45-54. |
[13] |
熊小果. 大卫·哈维“空间政治经济学”思想的批判限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6(2): 55-63. |
[14] |
张静. 尼·伊·季别尔对《资本论》的开创性研究及影响[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5(1): 60-66. |
[15] |
姬旭辉. 从“共同富裕”到“全面小康”——中国共产党关于收入分配的理论演进与实践历程[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1(9): 42-5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