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  2024, Vol. 346 Issue (6): 51-61    
  《资本论》研究与运用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资本论》“国际价值”范畴及其当代启示
卢鑫1, 刘新刚2
1.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650091;
2.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1
全文: PDF (1463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从《资本论》创作史角度考察“国际价值”范畴形成过程可发现,“国际价值”范畴是劳动价值论在国际领域的具体展现:第一,在“生产”层面,剩余价值的生产由于世界市场扩大得以提升,并由于不同国家生产效率、劳动强度等差异会使得国际领域需要经历“平均化”形成国际领域生产价格;第二,在“转形”层面,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使得国际领域的剩余价值向发达国家流转并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差距;第三,资本主义国家倾向采用“关税制度”等非经济手段攫取剩余价值,进而造成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因此,建立《资本论》“国际价值”范畴需要严格遵循“劳动价值论-国际价值”从抽象到具体的进路,从“生产”“转形”和“非经济因素”三个层面丰富“国际价值”范畴内涵,以此推动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卢鑫
刘新刚
关键词 国际价值《资本论》劳动价值论李嘉图难题经济全球化    
收稿日期: 2024-01-08     
PACS:  F0-0  
基金资助: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的政治建设研究中心重大课题(GXZY2209)
作者简介: 卢鑫,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资本论》研究;刘新刚,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本论》研究。
引用本文:   
卢鑫, 刘新刚. 《资本论》“国际价值”范畴及其当代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6(6): 51-61.
链接本文:  
http://www.ddjjyj.com/CN/     或     http://www.ddjjyj.com/CN/Y2024/V346/I6/51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