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及其方法论意义——纪念马克思逝世140周年 |
孟飞, 孟德强 |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9 |
|
|
摘要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视域,对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及其统治形式展开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指证了资本现代性文明境遇下人的现代性困境。对于革命的马克思来讲,理论的任务不仅在于揭示“此岸世界的真理”以完成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更在于追寻“彼岸世界的道路”以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重构。立足于“建构新社会”的实践立场,马克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探索了超越资本现代性的实践路径。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历史辩证逻辑为现时代中国现代性的创造性建构提供了丰富的方法论资源,启迪我们要在辩证审视现代性的基础上超越资本现代性、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中把握现代性、在客体向度与主体向度的统一中构建现代性。
|
|
关键词 :
马克思,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现代性批判,
方法论,
资本
|
收稿日期: 2023-08-22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ZDA07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KS167) |
作者简介: 孟飞,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
[1]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23-03-16(002). [2]艾伯特·马蒂内利.全球现代化:重思现代性事业[M].李国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7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孙承叔.资本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30、31卷的当代解读[J].重庆: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8+173. [6]刘伟兵.马克思现代社会思想的总纲——《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研究与启示[J].福州:东南学术,2019(6):63-71. [7]刘同舫.启蒙理性及现代性:马克思的批判性重构[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5(2):4-23+202.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罗骞.现代性批判的“基础存在论”——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性质和意义[J].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1):52-59. [10]丰子义.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解读[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5(4):53-62+206. [11]张一兵.对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科学认识——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再研究[J].郑州:中州学刊,2022(3):117-130+2. [12]莫伊舍·普殊同.时间、劳动与社会统治: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再阐释[M].康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5. [13]罗骞.现代性的存在论批判——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0. [14]马塞罗·默斯托.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50年[M].闫月梅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5]乔恩·埃尔斯特.理解马克思[M].何怀远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53. [16]刘军、侯春兰.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双重维度和方法论特征[J].南京: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72-80. [17]陈学明.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看中国道路的合理性[J].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6):153-161. [18]田鹏颖、陈孟.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现代性的创造与超越[J].上海:哲学分析,2020(5):111-123+197-198. [19]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3-02-08(001). [20]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北京:求是,2021(7):4-17. |
[1] |
宋树理. 国际价值的决定基础及变化机理[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7(9): 15-24. |
[2] |
朱仁泽. 基础货币投放机制主流解释的马克思经济学批判及实证考察[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7(9): 25-38. |
[3] |
李秀辉. 货币二重性:西方学界对马克思的两种借鉴及局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7(9): 56-63. |
[4] |
张朝阳, 孙寿涛.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域下资本二重性理论的三重逻辑错误勘定[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7(9): 64-73. |
[5] |
徐春华, 龚维进. 对外开放的收入分层效应研究——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的空间计量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6(8): 87-101. |
[6] |
焦方义, 张东超, 郑茜月. 论新型城镇化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基础性作用——基于马克思产业资本循环理论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6(8): 13-22. |
[7] |
郝立新, 冯显婷. 资本逻辑的本质、作用机制及其存在样态——基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文本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6(8): 5-12. |
[8] |
王守义, 魏宇航. 资本有机构成、劳动报酬占比与经济发展平衡性[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5(7): 26-36. |
[9] |
许兴亚. 我国当前资本理论研究中的若干方法问题[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5(7): 5-14. |
[10] |
吴文新, 江永杰. 以世界历史眼光审视我国资本的生成、变迁与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5(7): 15-25. |
[11] |
王峰明. 如何认识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基于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阐释[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4(6): 5-12. |
[12] |
蔡景庆. 生产力三层面“聚分离合”视角下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4(6): 36-49. |
[13] |
冯明宇. 马克思之后资本主义“崩溃论”的思想史演进[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4(6): 62-70. |
[14] |
陈龙. 再论《资本论》中“逻辑与历史相一致”问题——兼与黄瑾教授请教[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4(6): 80-87. |
[15] |
赵秀丽, 王生升. 数字平台资本的运动规律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3, 334(6): 13-2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