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马克思经济学者对“失去的30年”的反思 |
张杨 |
中国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8 |
|
|
摘要 从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不同研究视角出发,对日本经济“失去的30年”的原因分析及相关研究仍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通过梳理21世纪以来日本马克思经济学者对该问题研究的成果,可以发现其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日本学者从外部因素、内在实质、跨越路径三个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注重对美日贸易摩擦的进程、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政策、演进主线、雇佣关系、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剖析和批判。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倡通过繁荣制造业领域的合作经济、发展循环型区域经济、实施投资社会化的改良策略等谋求超越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替代方案。当然,这些替代方案也暴露出“批判有余、见识不足”等理论缺陷。
|
|
关键词 :
日本马克思经济学者,
“失去的30年”,
美日贸易摩擦,
新自由主义,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
|
收稿日期: 2022-05-20
|
|
基金资助: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及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LLKDA012) |
作者简介: 张杨,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基礎経済科学研究所.世界経済危機とマルクス経済学[M].东京:大月書店,2011. [3]桜井毅,山口重克,柴垣和夫,伊藤誠.宇野理論の現在と論点(マルクス経済学の展開)[M].东京:社会評論社,2010. [4]鹤田满彦,長島誠一.マルクス経済学と現代資本主義[M].东京:桜井書店,2015. [5]高田太久吉.現代資本主義とマルクス経済学―経済学は有効性をとりもどせるか[M].东京:新日本出版社,2013. [6]刘迪瑞.第二次临时行政调查会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行政改革[J].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6(4):92-98. [7]伊藤誠.資本主義の限界とオルタナティブ[M].东京:岩波書店,2017. [8]SGCIME.Ⅱ国民国家システムの再編[M].东京:御茶の水書店,2003. [9]岩佐荗,高田純.脱原発と工業文明の歧路[M].东京:大月書店,2012:序章. [10]伊藤誠.市場経済と社会主義[M].东京:平凡社,1995:281. [11]桑原靖夫.米国で労働者所有企業がふえている日本型経営に対抗するコープESOP[J].东京:エコノミスト,1985(6):3-10. [12]小松善雄.21世紀型企業モデルの実証的?理論的探求——《不思議な会社》名南製作所の経営システムとその現段階(上)(下)[M].东京:オホーツク産業経営論集,2014.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1. [14]不破哲三:党綱領の未来社会論を読む[M].东京:日本共産党中央委員会出版局,2018:79. [15]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1. [1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86. [1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84-285. [18]吴敬琏:日本泡沫/通缩时期经济政策的启示[EB/OL].(2022-08-25)[2022-09-30].https://opinion.caixin.com/2022-08-25/101930677.html.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
[1] |
王洁. 市场社会主义对新自由主义平等观的批判[J]. 当代经济研究, 2024, 345(5): 49-58. |
[2] |
王璐,李晨阳. 基于新自由主义内核的跨国资本积累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4(8): 57-69. |
[3] |
朱宝清, 高岭, 游畅. 后危机时代“新自由主义”前景的政治经济学透视——一个整全性理论图景和文献述评[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19(3): 57-69. |
[4] |
余斌. 新结构经济学批判[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5(1): 67-75. |
[5] |
李连波. 国外政治经济学研究最新进展与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9(7): 46-60. |
[6] |
王娜, 赵璐雨. 现代货币理论对新自由主义“别无选择”的颠覆[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2(10): 43-49. |
[7] |
张超颖. “逆全球化”的背后:新自由主义的危机及其批判[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3(3): 66-72. |
[8] |
胡东婉,刘明国. 对“中等收入陷阱意识”及相关对策的批判——兼与刘伟、田国强、袁富华等商榷[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69(2): 46-54. |
[9] |
丁为民,李 菁. 新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多重性危机[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8): 5-4. |
[10] |
朱安东, 王天翼. 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和危害[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8): 47-54. |
[11] |
周新城.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理论问题———在市场经济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原则分歧[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7): 33-48. |
[12] |
江涌. 金融化与工业化: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2): 49-58. |
[13] |
武彦斌, 曾琰.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解构逻辑及其辨正[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11): 54-61. |
[14] |
竟辉. 意识形态安全视阈下新自由主义批判路向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10): 69-77. |
[15] |
詹姆斯·克罗蒂. 为什么全球市场会遭受长期的产能过剩?———来自凯恩斯、熊彼特和马克思的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13, 0(1): 37-4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