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  2022, Vol. 320 Issue (4): 40-5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高级检索 |
西部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的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视角
张存刚, 梅道甜
兰州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 730020
全文: PDF (1476 KB)   HTML (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西部农村在相对贫困治理中承担着最为艰巨的任务,明晰其相对贫困现状与致贫因素愈发紧迫。运用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中关于相对贫困的内涵、测度维度以及应对路径的相关内容,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出发,对西部农村相对贫困现状进行了测度与空间演化分析,并通过构建分类别的实证模型,检验不同因素的影响效果与异质性。主要的发现有:(1)西部农村相对贫困的情况在逐年恶化,并呈现出南“强”北“弱”的格局,且主要由精神贫困所致;(2)有配偶、身体健康、受教育程度高、参加了养老保险且劳动力数量多的农户家庭,不容易发生相对贫困。而对于不同类别的相对贫困,各变量对其影响效果存在差异性。因此,应从识别机制创新、动态视角因地施策、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与发展生产力等方面进行应对。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我的书架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张存刚
梅道甜
关键词 相对贫困西部农村空间演化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    
收稿日期: 2021-06-16     
PACS:  C913.7  
  F0-0  
基金资助:甘肃省软科学专项项目(21CX6ZA093)
作者简介: 张存刚,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引用本文:   
张存刚, 梅道甜. 西部农村地区相对贫困的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的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22, 320(4): 40-50.
链接本文:  
http://www.ddjjyj.com/CN/     或     http://www.ddjjyj.com/CN/Y2022/V320/I4/40
版权所有 © 2017 《当代经济研究》编辑部
吉ICP备10200631号
建议采用IE 6.0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页面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