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资源配置中计划与市场实现有机结合的必然趋势与技术条件 |
刘明远, 刘伟 |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 |
|
|
摘要 在资源配置方式演变的历史上,计划与市场从对立走向统一的趋势早已存在。学术界虽然对此有过多年研究,但着眼点主要集中在资源配置的制度层面,对两者走向统一的技术条件很少关注。然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到来,计划的传统内涵发生了转变。计划不再是政府集中分配资源,而是指市场主体之间按计划协同生产和流通的社会性计划机制。这种计划机制能与市场机制实现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更高级的资源配置方式。这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克服单一计划经济或单一市场经济的缺陷,有利于社会经济实现持续平稳发展。
|
|
关键词 :
资源配置方式,
计划,
市场,
新一代信息技术
|
收稿日期: 2020-04-22
|
|
基金资助:教育部重大专项课题(19JZDZ002) |
作者简介: 刘明远(1961-),男,内蒙古鄂尔多斯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刘伟(1994-),男,广东深圳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
[1]兰格.社会主义经济理论[M].王宏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9-19. [2]布鲁斯.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问题[M].周亮勋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45. [3]陈东琪.布鲁斯的分权模式[J].北京:经济学动态,1986(3):61-63+60. [4]吴敬琏,荣敬本.奥塔·锡克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访华讲演内容简介[J].北京:经济学动态,1981(6):31-41+65. [5]杨建文.尤里·考斯塔经济思想评介[J].上海:上海经济研究,1984(12):46-51. [6]周晓寒.对苏联西伯利亚改革学派经济思想的评价[J].北京:世界经济与政治,1988(1):49-51. [7]考斯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与实践[M].王锡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86. [8]华为区块链技术开发团队.区块链技术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7. [9]尹小平,孙小明.丰田公司模块化生产网络中信息生态系统的形成条件与机制[J].长春:现代日本经济,2017(1):55-65. [10]鄢一龙.新计划经济还是“新鸟笼经济”[J].北京:经济导刊,2017(8):65-69. [11]陶文昭.信息时代两种经济体制的新论争[J].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5):132-137. [12]王彪等.京东平台运营案例精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166-200. [13]李佳.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物流模式重构[J].北京:中国流通经济,2019(2):20-29. [14]王宝义.“新零售”的本质、成因及实践动向[J].北京:中国流通经济,2017(7):3-11. |
[1] |
谭劲松, 姚菲菲. 完整准确把握基本经济制度内涵创新[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43-50. |
[2] |
刘海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协调发展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0(6): 34-39. |
[3] |
李天健. 新中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初次尝试及其长期影响——对156项工程的再审视[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0(6): 103-112. |
[4] |
何玉长, 王伟. 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理论阐释[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8(4): 33-44. |
[5] |
迟骋. 英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监管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93-103. |
[6] |
孔祥利, 谌玲.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从单一公有制到基本经济制度[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07(3): 27-35. |
[7] |
刘明明. 民主计划社会主义:一种反市场的社会模式[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1(9): 51-58. |
[8] |
杨承训. 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重大改革的历史启迪——领略列宁在经济政策实践中的理论创新[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0(8): 5-13. |
[9] |
尚昀. 增强消费市场韧劲:中国抗风险的巨大优势[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0(8): 82-89. |
[10] |
蔡敏, 刘守俊. 政府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杠杆率的影响[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0(8): 90-100. |
[11] |
卢江.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治理的逻辑与本质[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9(7): 36-45. |
[12] |
王人骏, 赵海月. 梅格纳德·德赛的“市场动力”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4(2): 45-51. |
[13] |
王智强. 两种含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兼论市场经济的产能过剩[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4(12): 5-12. |
[14] |
张新宁. 试论列宁科技进步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当代价值[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303(11): 73-80. |
[15] |
周姝彤, 王春洋. 人民币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对国内吸收的影响——基于麦金农国内吸收一般均衡分析框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3(1): 103-11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