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克思恩格斯泛分工论视域中的城乡发展观研究 |
林密 |
厦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厦门 361005 |
|
|
摘要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等早期文本中,马克思恩格斯基于泛分工论的视角剖析了城市与乡村的分离运动与城乡关系的历史本质。城乡的分离与对立,是分工与所有制发展的必然后果与私有制条件下分工导致的社会历史矛盾的症候体现。因而,消灭城乡分立并实现城乡在更高历史阶段的融合发展,就构成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内在趋势与要求。就如何超越城乡对立的现实举措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大工业发展的基础性与必要性,但在“农业与工业的结合”等具体举措尚显空泛。这也显示了泛分工论视域下的城乡发展观内在的逻辑困境与理论局限性。
|
|
关键词 :
分工,
城乡发展观,
城乡对立,
城乡融合,
异化
|
收稿日期: 2019-05-20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BZX0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ZX001);厦门大学“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项目 |
作者简介: 林密(1982-),男,福建闽侯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1]胡大平.都市马克思主义导论[J].南京: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13. [2]刘怀玉.城市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空间话语与中国实践[J].北京:理论视野,2017(2):8-11. [3]姚顺良.物质生产与自由活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个重大发展[J].南京:南京社会科学,2010(9):76-8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霍布斯鲍姆.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M].吕增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101-102. |
[1] |
杨慧玲. 全球分工演进中的新发展格局:历史与现实[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2(8): 17-28. |
[2] |
赵志强, 范建刚. 马克思消费思想的三重生态意蕴及其当代启示[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1(7): 16-24. |
[3] |
吴宏洛, 孙璇. 当代资本主义数字经济中的异化劳动问题[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 310(6): 24-33. |
[4] |
张霞. 全面把握青年马克思关于“谋生劳动”四个规定性的源初语境[J]. 当代经济研究, 2020, 296(4): 68-77. |
[5] |
宋宪萍, 康萌. 美国发起贸易争端的缘起反思[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9(9): 72-83. |
[6] |
华德亚, 朱仁泽. 资本主义分工消亡的基础及路径“选择”——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6(6): 14-19. |
[7] |
吴德帅. 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去商品化问题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5(5): 81-88. |
[8] |
郭殿生, 宋雨楠.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新时代解读[J].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282(2): 16-22. |
[9] |
胡方. 国际价值、比较优势与贸易利益[J].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277(9): 63-72. |
[10] |
项荣建. 资本逻辑与分工悖论[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8): 19-18. |
[11] |
华德亚,朱仁泽. “重建个人所有制”争议及理论再思考[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258(2): 72-78. |
[12] |
王聪, 何爱平.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理论解释:马克思与熊彼特比较的视角[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7): 64-72. |
[13] |
张跃胜. 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 0(6): 27-34. |
[14] |
付文军. 从《巴黎手縞》到《资本论》:异化劳动理设的三维向度与“人类之谜”的三重解答[J]. 当代经济研究, 2015, 0(2): 12-18. |
[15] |
卢江, 葛扬. 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续探———基于《资本论》、手稿及书信集的考证[J]. 当代经济研究, 2015, 0(10): 12-1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