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Anwar Shaikh. Foreign Trade and the Law of Value, Part 1[J]. Science & Society,1979(43): 281-302;Anwar Shaikh. Foreign Trade and the Law of Value, Part 2 [J]. Science & Society,1980(44): 27-571. [4]霍华德,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1929-1990[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5]久保新一,中川信义.国际贸易的理论问题[M].厦门:经济资料译丛,2009(1):78-96. [6]伊曼纽尔.不平等交换[M].北京: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1988. [7]萨米尔·阿明.不平等的发展—论外围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00. [8]中川信义.“不等价交换”与国际价值论—对阿格里·伊曼纽尔、萨米尔·阿明、克里斯蒂安·帕卢瓦的“不等价交换论”之批判[J].厦门:经济资料译丛,2003(3):12-20. [9]吉原直毅,金子創.国際経済における不等価交換[J].日本:一橋大学Discussion Paper Series A,No.648,2016. [10]朱奎.等价交换中的不平等问题研究[J].哈尔滨:学习与探索,2006(5):209-212. [11]李翀.马克思主义国际生产价格理论的构建[J].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7):47-57. [12]李真,马艳.贸易不平等交换的多因素诱因模型与实证研究[J].北京:财贸经济,2011(4):96-103. [13]胡方.国际价值、技术进步与贸易利益[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6(4):25-30. [14]胡方.国际价值、贸易利益与经济政策[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7(7):21-28. [15]大西広.マルクス派最適成長論の到達点と課題[R].日本:京都大学2004-2006年度科学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報告書,2007. [16]胡方.李嘉图模型中的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摩擦[J].上海:世界经济研究,2011(3):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