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贺雪峰.“农民”的分化与土地利益分配问题[J].济南:法学论坛,2010(11):104.
[3]张国平.制度变迁:从家庭承包经营到合作社[J].南京:江苏社会科学,2009(6):112.
[4]陈锡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J].北京:求是,1998(20):19.
[5]孔祥智.论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J].北京:新视野,2010(3):16.
[6]张红霄.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与启示[J].福州:东南学术,2010(5):4.
[7]顾海良.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话语的思考[J].北京: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3):5.
[8]魏世梅.三代领导人生产力理论比较研究[J].武汉:社会主义研究,2004(3):88.
[9]陈晓华.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J].北京:农业经济问题,2012(11):6.
[10]黄祖辉,王朋.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兼论土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J].杭州: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39.
[11]温涛等.新形势下农户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行为特征、利益机制及决策效果[J].北京:管理世界,2015(7):82.
[12]仝志辉,温铁军.资本和部门下乡与小农户经济的组织化道路——兼对专业合作社道路提出质疑[J].广州:开放时代,2009(4):5.
[13]陈锡文.关于我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几个问题[J].北京: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5):18.
[14]任平,吴芬娜,周介铭.我国“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理论矛盾与现实困境[J].北京:经济管理,2012(8):173.
[15]罗必良,凌莎,钟文晶.制度的有效性评价: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以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为例[J].南京:江海学刊,2014(5):78.
[16]陈锡文.应准确把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部署[J].北京: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1):33.
[17]黄祖辉,俞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状、约束 与发展思路——以浙江省为例的分析[J].北京:中国农村经济,2010(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