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通.全球化与跨国资本家阶级(上)[J].北京:国外理论动态,2001(2):1-4. [2]关雪凌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是如何为国家利益服务的——跨国公司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北京: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7):47. [3]威廉·I.,罗宾逊.全球资本主义论——跨国世界中的生产、阶级与国家[M].高明秀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6. [4]张磊.论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对国籍的持续依赖[J].大庆: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9):39. [5]曹义恒等.后帝国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6]拉尔夫·达伦多夫.全球阶级与新的不平等[J].北京:国际政治研究,2005(1). [7]郭宝宏,蒯烨.略论跨国资产阶级[J].宁波: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1):113-118. [8]王金存.帝国主义历史的终结——当代帝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趋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20-211. [9]J.M.Blaut, Evaluating Imperialism[J]. Science & Society.1997,61(03):388. [10]约翰·斯科特.公司经营与资本家阶级[M].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313-314. [11]王宏伟.“跨国资本家阶级”理论评析——经济全球化是否导致了“超帝国主义”?[J].北京:国外社会科学,2004(6):58. [12]约翰·格雷.伪黎明——全球资本主义的幻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75-76. [13]埃伦·W·伍德.资本的帝国[M].王恒杰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14]罗莎·卢森堡,尼·布哈林.帝国主义与资本积累[M].柴金如等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277~278.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46. [16]曹苏红.世界格局在巨变——社会主义新实践与帝国主义新特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