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学明. 评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主要代表人物高兹[J]. 上海: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2002(1):143–197. [2] 段忠桥. 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英美的马克思主义研究[J].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5(5):47–56. [3] 本·阿格尔.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 慎之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4] Andre Gorz. Capitalism,Socialism,Ecology[M]. London:Verso,1994:32. [5] 詹姆斯·奥康纳. 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 唐正东,臧佩洪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256–267. [6]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 耿建新,宋兴无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8–43. [7] William Leiss.The Limits to Satisfaction[M]. Kingston and Montreal: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1988:132. [8] 戴维·佩珀. 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M]. 刘颖译.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41–48. [9] 罗胜兰. 中国光伏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EB/ OL].2014 – 08 – 04[2016 – 04 – 20]http://www2. ccpit. org/ Contents/Channel_2632 /2014 /0804 /406887 / content_406887. htm. [10] 威廉·莱斯. 自然的控制[M]. 岳长龄,李建华译.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168. [11] 蒋南平. 应当重新审视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理论[J]. 长沙:消费经济,2007,23(4):85–88. [12] 邓国用,刘阳. 低碳消费与中国居民消费方式变革[J]. 长沙:消费经济,2011,27(3):5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