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 资本论: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陈学明. 《资本论》对当今中国的意义[J]. 南京: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03):6–9. [4] 鲁保林. 利润挤压和利润非挤压:理论与实证[J]. 北京:教学与研究,2013(09):47–54. [5] 黄剑辉. 美国供给学派的兴起及政策主张[M]//贾康. 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6] 管清友. 供给学派的实践典范[J]. 北京:金融博览,2013(06):35. [7] 毛晖.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及启示[J]. 呼尔浩特:北方经济,2007(03):91–92. [8] 卢荻. 中国与“黄金时代模式”及其超越[J]. 北京:经济导刊,2015(01):22–26. [9] 李民骐,朱安东.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简史,1870 –1973[J]. 北京:高校理论战线,2005(06):50–55. [10] 宋小川. 西方学术界对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原因的探[J]. 北京:经济学动态,2015(02):108–119. [11] 李民骐,朱安东. 新自由主义时期的世界经济[J]. 北京:高校理论战线,2005(07):38–43. [12] 克鲁格曼. 美国怎么了[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13] 高峰. “新经济”,还是新的“经济长波”[J]. 天津: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41–53. [14] 朱继东. 还原真实的撒切尔夫人—终生反对共产主义的新自由主义者[J]. 北京:红旗文稿,2013(09):33–36. [15] 胡莹. 从收入分配看“美国式”的公平效率观—以里根时期美国的收入分配政策为例[J]. 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06):82–90. [16] 谢富胜,李安,朱安东. 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1975—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J].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0(05):65–82. [17] 赵磊. 金融危机:为什么要重提马克思[J]. 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06):65–69. [18] 杰克?拉斯姆斯. 投机资本、金融危机以及正在形成的大衰退[J]. 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03):177–185. [19] 罗伯特?布伦纳. 全球动荡的经济学[M]. 郑吉伟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0] 科茨. 金融化与新自由主义[J]. 北京:国外理论动态,2011(11):5–14. [21] 刘志国,边魏魏. 负向涓滴效应: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恶化[J]. 南京: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3(04):1–7. [22] 赵峰. 新自由主义与当前的经济危机: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J]. 北京:教学与研究,2009(12):39–45. [23] 张小溪. 美智库发布2013 年经济形势回顾“滴漏理论”加剧美国贫富差距[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 –12 –9. [24] Daphne T. Greenwood,Richard P.F. Holt. Growth,Inequality and Negative Trickle Down[J].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201044(02):403–410. [25] 高连奎. 中国需要新需求主义[J]. 上海:检察风云,2013(21):32–33. [26] 程恩富. 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J].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7(01):16–29. [27] 张卓元. 清理僵尸企业成为国企改革重头戏[N]. 上海证券报,2016 –03 –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