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本论: 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5.
[2]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9: 7.
[3] 陈岱孙.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G]/ /陈岱孙. 陈岱孙文集[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935.
[4]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 经济学(第十六版) [M]. 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9: 502.
[5] 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罗伯特·F·赫伯特. 经济理论和方法史[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0.
[6] 斯坦利L. 布鲁. 经济思想史[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8.
[7] 丹尼尔R. 福斯菲尔德. 现代经济思想的渊源与演进[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43.
[8] 晏智杰. 古典经济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3.
[9] 高鸿业,吴易风. 现代西方经济学(上册) [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10] 高鸿业. 评萨缪尔森《经济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1] 莱昂内尔·罗宾斯. 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0: 19-20.
[12] 曼昆.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13] 詹姆斯·M·布坎南. 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M]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4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 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