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述忠,屈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评价[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20-130. [2]张元红,刘长全,国鲁来.中国粮食安全状况评价与战略思考[J].中国农村观察,2015(1):2-14+29+93. [3]苏芳,刘钰,陈律凡,等.气候变化对中亚五国粮食安全的影响[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4(1):281-293. [4]宋小青,欧阳竹.1999-2007年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2(6):793-803. [5]李红莉,张俊飚,童庆蒙.增产是否增收?——基于粮食主产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05-115. [6]台德进,蔡荣.粮食主产区政策与农户收入不平等[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6-37. [7]张建杰.惠农政策背景下粮食主产区农户粮作经营行为研究——基于河南省调查数据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10):58-65+111-112. [8]蒋和平,吴桢培.湖南省汨罗市实施粮食补贴政策的效果评价——基于农户调查资料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11):28-32. [9]杨晨,胡珮琪,刁贝娣,等.粮食主产区政策的环境绩效:基于农业碳排放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12):35-44. [10]罗斯炫,何可,张俊飚.增产加剧污染?——基于粮食主产区政策的经验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20(1):108-131. [11]魏梦升,颜廷武,罗斯炫.规模经营与技术进步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基于设立粮食主产区的准自然实验[J].中国农村经济,2023(2):41-65. [12]吴海霞,郝含涛,葛岩.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评估[J].资源科学,2022(2):334-349. [13]蒋黎,朱福守.我国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和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5(12):17-24+110. [14]崔宁波,董晋.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地位、挑战与保障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1(7):130-144. [15]杜锐,毛学峰.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粮食主产区政策效果评估[J].中国软科学,2017(6):31-38. [16]方振,李谷成,廖文梅.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2(5):790-802. [17]费佐兰,王有国,郭翔宇.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实施的效果评价——以黑龙江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6(5):35-41. [18]赵和楠,侯石安.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促进了县域粮食生产吗?——来自河南县域面板数据的证据[J].地方财政研究,2021(11):75-85. [19]王欧,杨进.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4(5):20-28. [20]张立新,朱道林,谢保鹏,等.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基于180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17(4):608-619. [21]高维龙.产业集聚驱动粮食高质量发展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80-94. [22]郭冠清.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0(5):14-26. [23]尚旭东,朱守银.家庭农场和专业农户大规模农地的“非家庭经营”:行为逻辑、经营成效与政策偏离[J].中国农村经济,2015(12):4-13+30. [24]杨红炳.发展现代农业重在农业组织制度创新[J].经济问题,2011(3):85-87. [25]罗必良.论服务规模经营——从纵向分工到横向分工及连片专业化[J].中国农村经济,2017(11):2-16. [26]陈卫平.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1990~2003年[J].中国农村观察,2006(1):18-23+38+80. [27]Heckman J,Pinto R,Savelyev P.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an Influential Early Childhood Program Boosted Adult Outcom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3,103(6): 2052-2086. [28]高鸣,宋洪远.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空间收敛及功能区差异——兼论技术扩散的空间涟漪效应[J].管理世界,2014(7):83-92. [29]徐志刚.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3(1):13-16. [30]何秀荣.关于我国农业经营规模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6(9):4-15. [31]王化起,朱娅.农业科技、土地确权与农业补贴——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发生条件的再验证[J].华东经济管理,2020(9):91-97. [32]肖小勇,李秋萍.中国农业技术空间溢出效应:1986-2010[J].科学学研究,2014(6):873-881+889. [33]陈锐,张社梅.示范抑或挤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空间溢出效应[J].中国农村经济,2022(11):122-144. [34]崔明明,聂常虹.基于指标评价体系的我国粮食安全演变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8):910-919. [35]钟甫宁.正确认识粮食安全和农业劳动力成本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6(1):4-9+110. [36]游和远,吴次芳.农地流转、禀赋依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J].管理世界,2010(3):65-75. [37]伍骏骞,方师乐,李谷成,等.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跨区作业的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7(6):44-57. [38]Roth J,Sant’Anna P H C,Bilinski A,et al.What’s Trending in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 Synthesis of the Recent Econometrics Literature[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23,235(2):2218-2244. [39]许文立,孙磊.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来自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经验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7):133-155. [40]张科,熊子怡,黄细嘉,等.红色旅游发展与革命老区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双重差分法的经验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23(5):103-121. [41]Hua W,Chen Z,Luo L.The Effect of the Major-grain-producing-areas Oriented Policy on Crop Production: Evidence from China[J].Land,2022,11(9):1375. [42]李谷成,李烨阳,周晓时.农业机械化、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孰因孰果?[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112-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