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路易斯·凯尔索,摩铁麦·杰·阿德勒.资本家宣言[M].纪明,徐宗士,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37-58. [3]吴易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第2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34-535. [4]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22-26. [5]管希国.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容否定[J].太原: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3(2):12-16. [6]徐崇温.法兰克福学派述评[M].上海:三联书店,1980:105. [7]何炼成.价值学术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369. [8]高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114-115. [9]钱伯海.关于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理论思考[J].厦门: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0-35. [10]余陶生.劳动价值论争论评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422. [11]杨承训,聂伟.运用“第一生产力”深化劳动价值论的尝试——沿着恩格斯的思路对现实问题的研究[J].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4):16-26. [12]张荣喜,陈应鹤.机器人的使用和劳动价值论——对机器人能创造价值见解的异议[J].北京:世界经济研究,1986(6):54-57. [13]胡斌,何云峰.弱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价值论与劳动制度[J].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4):5-14. [1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8.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00. [17]迈克斯·泰格马克.生命3.0: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的进化与重生[M].汪婕舒,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162.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70. [1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0.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