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益平.互联网金融解决了普惠金融的痛点[J].郑州:企业观察家,2016(5):49-51. [2]黄益平,黄卓.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J].北京:经济学(季刊),2018(4):1489-1502. [3]崔海燕.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J].昆明:经济问题探索,2016(1):162-166. [4]何启志,彭明生.互联网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J].南京:学海,2019(3):146-153. [5]谢绚丽,沈艳,张皓星,郭峰.数字金融能促进创业吗?——来自中国的证据[J].北京:经济学(季刊),2018(4):1557-1580. [6]郭峰等.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R].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2019. [7]易行健,周利.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显著影响了居民消费——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J].北京:金融研究,2018(11):47-67. [8]丁杰.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理论及现实悖论[J].成都:财经科学,2015(6):1-10. [9]韩亚欣,吴非,李志漫.互联网金融:理论解构与中国实践[J].广州:金融经济学研究,2016(2):97-105. [10]韩克勇.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长尾驱动与风险生成机理[J].福州:亚太经济,2018(1):62-66+146. [11]傅秋子,黄益平.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证据[J].北京:金融研究,2018(11):68-84. [12]焦瑾璞.移动支付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应用分析与政策建议[J].北京:中国流通经济,2014(7):7-10. [13]何婧,李庆海.数字金融使用与农户创业行为[J].北京:中国农村经济,2019(1):112-126. [14]姚梅洁,康继军,华莹.金融排斥对中国县域经济影响研究:实现路径与动态特征[J].上海:财经研究,2017(8):96-108. [15]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J].北京:金融研究,2015(8):1-12. [16]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北京:金融研究,2012(12):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