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伯特·赫希曼.欲望与利益——资本主义走向胜利前的政治争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1. [2]杰里米·阿德尔曼.入世哲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的奥德赛之旅[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3. [3]韦森.入世的政治—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的思想之旅[J].上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17-129. [4]艾伯特·赫希曼.转变参与——私人利益与公共行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李进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审美现代性与续写现代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09. [6]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1. [7]车文博.二十世纪西方心理学发展的轨迹及其未来的走向[J].长春:社会科学战线,1995(5):29-43.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郗戈.自由、平等与所有权:〈资本论〉与近代政治哲学传统[J].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02):43-50.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25.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陈力丹:马克思、恩格斯论交往的认同心理[J].北京:新闻与传播研究,1990(1):15-30. [14]易淼,赵磊.让利益集团理论回归马克思主义[J].成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1-17. [15]杨月涵.法国财长称黄背心运动严重破坏经济[N].北京:北京商报,2019-02-19(008). [16]魏南枝.法国爆发“黄马甲”运动的内外部因素[J].北京:红旗文稿,2018(24):30-32. [17]孔田平.法国“黄背心”运动挑战马克龙新政[N].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1-17(003). [18]孙海潮.法国“黄背心”运动反映出欧洲社会沉疴[N].北京:北京日报,2018-12-10(010). [19]OECD. OECD Economic Surveys: France 2017,OECD Publishing,Paris,2017:10. [20]王文新.“黄背心”运动:马克龙改革的可为与不可为[N].上海:第一财经日报,2018-12-10(A11). [21]慕阳子.“黄马甲”运动:星火何以燎原[J].北京:世界知识,2019(01):38-39. [22]潘亮.马克龙妥协能否令“黄背心”收兵?[N].北京:环球时报,2018-12-1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