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冬亮,肖佳.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制度实施与成效反思—以福建为例[J].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81 -91.
[2]房风文.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效果:基于一阶差分模型的估计- 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J]. 北京:林业经济,2011(7):19 -22.
[3]陈永富,陈幸良,陈巧. 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资源影响研究[J]. 北京:科技创新导报,2011 (7):2 -4.
[4]赵绘宇. 林权改革的生态风险及应对策略[J]. 上海:法学,2009 (12):129 -137.
[5]何得桂. 关于深化我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考[J]. 江西:求实,2013(11):013.
[6]李晨婕,温铁军. 宏观经济波动与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J]. 北京:中国软科学,2009 (6):16 -21.
[7]吴萍,吕东锋,陈世伟. 集体林权改革后的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J]. 江西:江西社会科学,2012(12):145 -149.
[8]于丽红,兰庆高. 林权抵押贷款运行情况的调查研究—以辽宁省抚顺市林权抵押贷款实践为例[J]. 四川:农村经济,2012(11):57 -59.
[9]侯元兆. 从国外的私有林发展看我国的林权改革[J]. 北京:世界林业研究,2009 (2):1 -6.
[10]蓝虹,朱迎,穆争社. 论化解农村金融排斥的创新模式———林业碳汇交易引导资金回流农村的实证分析[J]. 北京: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 (4):43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