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二〇二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二〇二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5-03-14(002). [2] 冯永泰.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依据、问题与路向——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23(8):23-31.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4] 刘勇.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竞争力报告(2024)[R].北京.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2024-07-10. [5] 李明贤,彭晏琳.金融科技促进了农民增收吗?[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24-39. [6] 张军.城乡产业融合的规律、平台与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2018(8):31-36. [7] 罗平.都市圈城乡产业融合:基本特征、实现机制及政策建议[J].农村经济,2021(6):79-86. [8] Lewis W 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J].Manchester School.1954(2):139-191. [9] 杨水根,何松涛.数字经济助推产业融合发展了吗?——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3(4):114-120. [10] 许月丽,纪晓丹.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城乡资本要素一体化的影响——基于新二元转型视角[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4(2):193-212. [11] Demirguc-Kunt A, Klapper L, Singer D,et al. The Global Findex Database 2017:Measuring Financial Inclusion and the Fintech Revolution[M].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18. [12] Gopal M, Schnabl P. The Rise of Finance Companies and Fintech Lenders in Small Business Lending[J].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22(11):4859-4901. [13] 王世文,温馨,刘峻峰.金融科技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影响[J].经济问题,2023(3):51-57. [14] 薛启航,王慧敏,魏建.金融科技发展是否削弱了国内市场分割?——来自消费品市场和资本品市场的证据[J].改革,2022(5):110-125. [15] 陈一明,温涛.数字金融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微观证据:基于中西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J].农村经济,2023(8):78-87. [16] Hong X, Chen Q, Wang N. The Impac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on the Agricultural Factor Mismatch of Agriculture-related Enterprises[J].Finance Research Letters,2023:104774. [17] 周利,冯大威,易行健.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数字红利”还是“数字鸿沟”[J].经济学家,2020(5):99-108. [18] 李红锦,张丁山.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的影响研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2(3):146-160. [19] 崔建军,赵丹玉.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吗?——基于门槛效应模型的实证检验[J].经济问题探索,2023(3):79-96. [20] 林春,赵予宁,孙英杰.金融科技与中国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建设[J].证券市场导报,2024(5):71-79. [21] 刘心怡,金山,张伟.金融科技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财贸研究,2020(8):65-76. [22] 苏春红,李真.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了吗?——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3(3):27-39. [23] 崔婕,李瑞田,韩启春.金融科技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基于数字普惠金融赋能视角[J].经济问题,2023(5):1-8+118. [24] 韩亮亮,彭伊,孟庆娜.数字普惠金融、创业活跃度与共同富裕——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软科学,2023(3):18-24. [25] 孙继国,孙尧.共同富裕目标下金融科技是否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J].财经论丛,2022(11):51-60. [26] 龙花楼,徐雨利,郑瑜晗,等.中国式现代化下的县域城乡融合发展[J].经济地理,2023(7):12-19. [27] 赵丹妮,汤子隆.金融科技、集聚外部性与区域创新——基于空间面板杜宾误差模型的经验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1):88-102. [28] 张岳,周应恒.数字普惠金融、传统金融竞争与农村产业融合[J].农业技术经济,2021(9):68-82. [29] 郭振宗.中国城乡产业融合的阶段性特征、发展趋势及促进对策[J].理论学刊,2013(8):52-56. [30] 易行健,周利.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显著影响了居民消费——来自中国家庭的微观证据[J].金融研究,2018(11):47-67. [31] 崔耕瑞.数字金融能否提升中国经济韧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12):29-41. [32] 王兴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政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6(2):30-37. [33] 刘佳鑫,李莎.“双循环”背景下数字金融发展与区域创新水平提升[J].经济问题,2021(6):24-32. [34] 李春涛,闫续文,宋敏,等.金融科技与企业创新——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20(1):81-98. [35] 周振华.产业融合中的市场结构及其行为方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2):11-18. [36] 蒿慧杰.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困境及突破路径[J].中州学刊,2019(11):49-52. [37] 陈磊,胡立君,何芳.要素流动、市场一体化与经济发展——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9(12):56-69. [38] 陈浩,罗力菲.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对要素流动与配置的影响:京津冀例证[J].改革,2023(5):105-123. [39] 李俊成,马菁.R&D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基于融资环境视角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7(2):135-142. [40] 覃朝晖,潘昱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23-33. [41] 江艇.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中国工业经济,2022(5):100-120. [42] 牛志伟,许晨曦,武瑛.营商环境优化、人力资本效应与企业劳动生产率[J].管理世界,2023(2):83-100. [43] 曾国安,苏诗琴,彭爽.企业杠杆行为与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23(8):155-173. [44] 金洪飞,李弘基,刘音露.金融科技、银行风险与市场挤出效应[J].财经研究,2020(5):52-65. [45] 邱晗,黄益平,纪洋.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行为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理财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8(11):17-29. [46] 宋敏,周鹏,司海涛.金融科技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赋能”和信贷配给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21(4):138-155. [47] 汪亚楠,徐枫,郑乐凯.数字金融能驱动城市创新吗?[J].证券市场导报,2020(7):9-19. [48] 王红建,过江明,邢斐.金融科技与公共研发补贴政策的实施绩效[J].科学学研究,2024(6):1188-1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