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ichael H.Finance Capitalism Versus Industrial Capitalism: The Rentier Resurgence and Takeover[J].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2021,53(4):557-573. [2]刘晓欣,刘骏民.虚拟经济的运行方式、本质及其理论的政策含义——马克思逻辑的历史延伸[J].学术月刊,2020(12):42-56. [3]胡磊,赵学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和具体方法——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J].经济学家,2018(9):12-21 [4]王璐.危机的理论与理论的危机:马克思经济学的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20(4):3-23. [5]陈彦斌,刘哲希,陈伟泽.经济增速放缓下的资产泡沫研究——基于含有高债务特征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J].经济研究,2018(10):16-32. [6]张俊山.对经济学中“资源稀缺性”假设的思考——兼论资源配置问题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关系[J].甘肃社会科学,2009(2):40-46.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9]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0]刘晓欣,田恒.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比较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21(10):61-82+205. [11]张成思.普通商品金融化的形成逻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1(4):74-85. [12]成思危.虚拟经济探微[J].管理评论,2005(1):3-8. [13]刘骏民,刘晓欣.经济增长理论创新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实践意义——兼论如何重开中国经济高增长之门[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6):74-112. [14]刘晓欣,熊丽.从虚拟经济视角看GDP创造的逻辑、路径及隐患[J].经济学家,2021(9):31-40. [15]赵文,张车伟.中国虚拟经济及其增加值测算——基于国民收入来源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22(8):124-142+207. [16]张宇燕,方建春.GDP与IWI:核算体系与人类福祉[J].经济学动态,2020(9):15-29. [17]刘骏民.经济增长、货币中性与资源配置理论的困惑——虚拟经济研究的基础理论框架[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4):43-63. [18]张晨,冯志轩.再工业化,还是再金融化?——危机后美国经济复苏的实质与前景[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6):171-189. [19]李连波.虚拟经济背离与回归实体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3):87-95. [20]程恩富,方兴起.基于席勒资产价格分析重新界定通货膨胀[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6-31. [21]罗富政,罗能生,侯志鹏.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背离——基于虚拟经济虹吸效应的解释[J].经济学动态,2019(5):57-72. [22]乔晓楠,杨成林.去工业化的发生机制与经济绩效:一个分类比较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6):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