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18-11-01(001). [2]孙伟平.人工智能与人的“新异化”[J].中国社会科学,2020(12):119-137+202-203.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何玉长,宗素娟.人工智能、智能经济与智能劳动价值[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0):36-43. [5]吴丰华,于家伟.人工智能创造价值吗?[J].人文杂志,2020(9):36-45. [6]王永章.马克思劳动价值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指导意义[J].北方论丛,2018(1):114-118. [7]刘伟兵.人工智能时代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0(6):62-67+109. [8]王水兴.人工智能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审思[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5):87-96. [9]张国胜,严鹏.论人工智能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异化及现实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23(10):88-97. [10]王文泽.人工智能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迁[J].国外理论动态,2022(6):146-154. [11]张新春.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演化与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18(12):12-18. [12]齐志远,高剑平.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45(7):103-110. [13]徐志向,罗冬霞.人工智能促进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22(7):34-44. [14]蒋红群.人工智能崛起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新变化[J].学术论坛,2020(5):54-61. [15]王珂.人工智能在实现“两个必然”中的作用及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9):101-109. [16]刘方喜.人工智能革命与马克思工艺学批判重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6):130-137. [17]王天恩.人类解放的人工智能发展前景[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4):180-187. [18]付文军,卢江.马克思的“总体工人”概念及其社会历史意义[J].经济纵横,2022(1):17-24. [19]黄静秋.人工智能算法赋能劳动的新样态[J].经济学家,2023(10):33-42. [20]柴尚金.世界大变局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关系重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0):141-150. [21]何自力.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停滞的常态化[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4):31-45.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 [25]何秉孟,姜辉.当代世界市场经济的不同模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3):120-123+126. [26]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7):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