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23-03-16(002). [2]艾伯特·马蒂内利.全球现代化:重思现代性事业[M].李国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7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孙承叔.资本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第30、31卷的当代解读[J].重庆: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8+173. [6]刘伟兵.马克思现代社会思想的总纲——《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研究与启示[J].福州:东南学术,2019(6):63-71. [7]刘同舫.启蒙理性及现代性:马克思的批判性重构[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5(2):4-23+202.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罗骞.现代性批判的“基础存在论”——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性质和意义[J].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11):52-59. [10]丰子义.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解读[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5(4):53-62+206. [11]张一兵.对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科学认识——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再研究[J].郑州:中州学刊,2022(3):117-130+2. [12]莫伊舍·普殊同.时间、劳动与社会统治: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再阐释[M].康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5. [13]罗骞.现代性的存在论批判——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0. [14]马塞罗·默斯托.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50年[M].闫月梅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5]乔恩·埃尔斯特.理解马克思[M].何怀远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53. [16]刘军、侯春兰.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双重维度和方法论特征[J].南京: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72-80. [17]陈学明.从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看中国道路的合理性[J].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8(6):153-161. [18]田鹏颖、陈孟.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现代性的创造与超越[J].上海:哲学分析,2020(5):111-123+197-198. [19]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23-02-08(001). [20]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北京:求是,2021(7):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