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郭翔宇.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农业强省支撑农业强国建设[J].哈尔滨:农业经济与管理,2022(6):4-7. [3]耿鹏鹏,罗必良.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建设农业强国——从产品生产到社会福利的发展模式转换[J].广州:南方经济,2023(1):1-14. [4]韩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J].北京:红旗文稿,2023(4):35-37. [5]魏后凯,崔凯.建设农业强国的中国道路:基本逻辑、进程研判与战略支撑[J].北京:中国农村经济,2022(1):2-23. [6]陈秧分,卢昱嘉.面向远景目标的农业强国建设:国际比较与中国对策[J].南京:现代经济探讨,2023(3):1-11. [7]姜长云.全球农业强国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普遍规律研究[J].长春:社会科学战线,2022(11):57-66. [8]高强,周丽.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内涵、动力源泉与政策选择[J].郑州:中州学刊,2023(3):43-51. [9]黄祖辉,傅琳琳.建设农业强国:内涵、关键与路径[J].长沙:求索,2023(1):132-141. [10]王亚华.推进乡村振兴与建设农业强国[J].长沙:求索,2023(1):113-119. [11]刘守英.建设农业强国的土地制度基础[J].北京:中国农村经济,2022(12):24-29+2. [12]夏杰长,孙晓.数字化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作用机理与实施路径[J].太原: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140-149. [13]孙继国,孙尧.共同富裕目标下金融科技是否促进了乡村产业振兴[J].杭州:财经论丛,2022(11):51-60. [14]张凤兵,吴迪.城乡产业融合:行为逻辑、利益联合与失衡破解[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23(6):50-61. [15]杨水根,王吉.流通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与效应[J].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1-14. [16]王轶,刘蕾.从“效率”到“公平”: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民共同富裕[J].北京:中国农村观察,2023(2):144-164. [17]肖卫东.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行动路径[J].济南:理论学刊,2023(1):117-126. [18]范建刚,赵志强.城乡融合发展视阈下的乡村产业振兴研究[J].成都:农村经济,2023(1):35-44. [19]邹宝玲,高静,张应良.农村基层组织之动态能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逻辑与路径[J].成都:农村经济,2023(1):26-34. [20]赵鑫露.金融资源配置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效应分析[J].成都:经济体制改革,2023(1):99-107. [2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论丛:第五辑[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0. [22]关振国,张世煜,方建斌.粮食安全:助推乡村振兴的“启航器”[J].杨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9-37. [23]梁盛凯,陈池波,田云,等.中国乡村产业振兴:时空分异、动态演进及共富效应[J/OL].北京:农业技术经济,2023(1-21)[2023-07-27]. [24]杜志雄,陈文胜,陆福兴,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笔谈)[J].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3):10-26. [25]韩旭东,刘闯,刘合光.农业全链条数字化助推乡村产业转型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重庆:改革,2023(3):121-132. [26]杨宝强,钟曼丽.从外包到内生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长效路径研究[J].武汉:理论月刊,2023(3):99-107. [27]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3-26(001). [2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2]李萍,安康.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阈中的城乡、市场与政府观[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0(6):37-42. [33]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4]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 [36]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3. [37]习近平.论“三农”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38]胡鞍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征和意义分析[J].济南: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21-38. [39]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02-204. [40]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0年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64. [4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7-8. [42]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4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60. [44]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663. [45]高晓燕,赵宏倩.工商资本下乡“非粮化”现象的诱因及长效对策[J].太原:经济问题,2021(3):92-99. [46]卓乐.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机理及效应分析[J].长沙:求索,2021(4):125-132. [47]蒿慧杰.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困境及突破路径[J].郑州:中州学刊,2019(11):49-52. [48]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33. [49]张慧鹏.大国小农:结构性矛盾与治理的困境——以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为例[J].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5-24. [50]习近平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好农村承包地管理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N].北京:人民日报,2020-11-03(001). [51]郭连强,祝国平,付琼.农村土地流转规模、流转价格与规模经营主体信贷配给[J].哈尔滨:学习与探索,2022(5):94-104. [52]王亚华,臧良震.小农户的集体行动逻辑[J].北京:农业经济问题,2020(1):59-67. [5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