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毅.数字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2. [2]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数据资产评估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2:17. [3]叶雅珍,朱扬勇.数据资产[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 [4]李政,周希禛.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哈尔滨:学习与探索,2020(1):109-115. [5]卫兴华.关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问题[J].北京:经济学动态,2000(12):9-17. [6]于立,王建林.生产要素理论新论——兼论数据要素的共性和特性[J].北京: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62-73. [7]胡莹.数字资本主义与劳动价值论的新课题[J].长春:经济纵横,2021(11):28-35. [8]常江,史凯迪.克里斯蒂安·福克斯:互联网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数字劳动[J].成都:新闻界,2019(4):4-10. [9]吴欢,卢黎歌.数字劳动与大数据社会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继承与创新[J].南宁:学术论坛,2016(12):7-11. [10]韩文龙,刘璐.数字劳动过程及其四种表现形式[J].成都:财经科学,2020(1):67-79. [11]邹琨.数字劳动的生产性问题及其批判[J].北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0(1):46-54. [12]赵瑞琴,孙鹏.确权、交易、资产化:对大数据转为生产要素基础理论问题的再思考[J].杭州:商业经济与管理,2021(1):16-26. [13]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M].张帆,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4]谢康,夏正豪,肖静华.大数据成为现实生产要素的企业实现机制:产品创新视角[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20(5):42-60. [15]朱红恒.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启示[J].桂林:社会科学家,2005(1):59-61+70. [16]侯彬,邝小文.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其意义[J].北京:科学社会主义,2005(2):86-88. [17]董成惠.共享经济:理论与现实[J].广州: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5):4-15. [18]戴克清,陈万明,李小涛.共享经济研究脉络及其发展趋势[J].北京:经济学动态,2017(11):126-140. [19]王璟珉,刘常兰,窦晓铭.共享经济理论演进、发展与前沿[J].济南: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4):68-81. [20]郑志来.共享经济的成因、内涵与商业模式研究[J].南京:现代经济探讨,2016(3):32-36. [21]何玉长,王伟.数据要素市场化的理论阐释[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21(4):33-44. [22]Laurie A.Schintler,Connie L.McNeely.Encyclopedia of Big Data[J].Springer Cham,2017. [23]赵广立.IDC:到2025年中国将拥有全球最大数据圈[EB/OL].(2019-2-22)[2021-12-20].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2/423145.shtm. [24]王伟玲,吴志刚,徐靖.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关键点与路径[J].长春:经济纵横,2021(3):39-47. [25]喻中.西方法律经济学批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6]史晋川.法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京大学出版社,2014:55. [27]高永周.回到科斯:法律经济学理论探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30. [28]张五常.经济解释卷四:制度的选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60. [29]邹宗峰,佐思琪,张鹏.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质押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J].广州:科技管理研究,2016(20):201-205+233. [30]李有星,侯凌霄.论互联网融资法律制度的创新[J].贵阳:贵州省党校学报,2018(6):91-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