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0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6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4]罗雄飞.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2019:52-57.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7]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121. [8]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91. [9]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11.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533.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5]马克思.费尔巴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91.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63. [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04.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610.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340. [2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55.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04.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06.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619. [28]马家驹,等. 生产方式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81(6):105-116. [29] 李名学.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的论述[J].北京:经济研究,1982(7):72-74. [30]陈瑞铭.试论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诸范畴的内涵及相互关系[J].北京:经济研究,1984(12):50-56. [31]吴易风.论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7(2):52-65. [32]高峰.论“生产方式”[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2(3):1-9. [33]郭冠清.回到马克思:对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的再解读[J].长春:当代经研究,2020(3):5-13. [34]吴宣恭.论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方式范畴[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3(3):1-10. [35]卫兴华.科学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研究中的唯物史观[J].北京:清华政治经济学报,2014(1):3-25. [36]卫兴华.遵照马克思的系统说明把握《资本论》研究对象[J].北京:经济学动态,2018(10):21-26;何炼成.《资本论》第一卷教学与研究中的学术争鸣[J].湘潭:湘潭大学学报,2005(5):113-119;奚兆永.我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观──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的研究之三[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1998(6):55-60. [37]郭大力.关于马克思的《资本论》[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6-7. [38]蒋绍进.《资本论》研究综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1-16. [39]于金富,王胜利. 从《资本论》结构重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01(3):52-56. [40]胡钧. 对《资本论》研究对象的再认识[J].成都:经济学家,1997(2):13-18. [41]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中译本):第1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2. [42]罗雄飞.《〈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理解《资本论》的一把钥匙[J].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6):84-92. [43]罗雄飞,徐泽林.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及相关问题的再认识[J].长春:经济纵横,2021(3):1-17. [44]沈越.论古典经济学的市民性质——马克思市民理论再探讨[J].北京:经济研究2013(5):141-153. [45]罗雄飞. “市民社会”及其在《资本论》中的逻辑地位——兼与沈越教授商榷马恩著作的翻译问题(一)[J].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3):25-31;“市民社会”及其在《资本论》中的逻辑地位——兼与沈越教授商榷马恩著作的翻译问题(二)[J].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4):28-33;“市民社会”及其在《资本论》中的逻辑地位——兼与沈越教授商榷马恩著作的翻译问题(二)[J].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5(5):4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