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7. [2]许光伟.国家、所有制与劳动合约形成——中国共产党分配理论、实践工作本位考[J].武汉: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1(1):5-26. [3]许光伟.生产关系的三层次解读关系及其意蕴——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域内的道名学说和生长论[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6(10):5-13. [4]许光伟.劳动过程与商品拜物教批判——兼析恩格斯对《资本论》方法贡献的性质[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20(4):11-23. [5]许光伟.《红楼梦》与《资本论》:历史过程定制范畴的机理剖解[J].武汉: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0(6):5-31. [6]徐少锦.中国传统工匠伦理初探[J].南京: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4):14-17. [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1. [9]黄文义,杨继国.马克思工资运动理论探析[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6(1):16-21. [10]许光伟.论中华所有制问题——《资本论》中国化与中国化《资本论》关系域内的讨论[J].武汉: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7(1):5-18. [11]马克思.资本论(根据作者修订的法文版第一卷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56-167.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17. [13]约翰·E·罗默.在自由中丧失[M].段忠桥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41. [14]迈克尔·A·莱博维奇.超越《资本论》——马克思的工人阶级政治经济学[M].崔秀红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60. [15]许光伟.生产力研究维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兼析“客体批判”的研究性质[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7(2):59-71. [16]许光伟.生产要素理论的比较、批判与建构[J].长春:经济纵横,2012(11):28-36. [17]王峰明.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意蕴——兼评“中国古代历史分期问题”的讨论[J].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8):78-90. [18]许光伟.恩格斯与列宁:不同道路的思想共同体——通史原理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策略问题研究[J].贵阳:贵州社会科学,2020(11):4-17. [19]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北京:经济研究,1996(6):71-80. [2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1]许光伟.《资本论》的艺术高度:社会客观批判——关于“商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历史辩证法[J].上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6(1):27-36、67. [22]列宁全集:第5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95. [23]葛兰西.狱中杂记[M].葆煦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