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雷声.《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J].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2):33-38. [2]丰子义.《资本论》唯物史观的呈现方式与独特作用[J].北京: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5(6):4-16. [3]赵敦华.《资本论》的“唯物史观底本”[J].南京:江海学刊,2017(3):19-24. [4]王南湜.《资本论》的辩证法:历史化的先验逻辑[J].沈阳:社会科学辑刊,2016(1):5-17. [5]周嘉昕.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辩证法的颠倒[J].北京:哲学研究,2016(2):12-18. [6]鲁品越,王珊.论资本逻辑的基本内涵[J].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3-9. [7]仰海峰.马克思资本逻辑场域中的主体问题[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6(3):4-23. [8]郗戈.资本逻辑的自我扬弃:《资本论》哲学的未来向度[J].哈尔滨:学习与探索,2013(8):14-18. [9]陈学明.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J].北京:哲学动态,2014(9):14-21. [10]唐正东.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层次[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6(10):5-11. [11]张雄.政治经济学批判:追求经济的“政治和哲学实现”[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5(1):4-22+202. [12]刘召峰.马克思的拜物教概念考辨[J].南京: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2(1):17-23. [13]孙乐强.物象化、物化与拜物教——论《资本论》对《大纲》的超越与发展[J].上海:学术月刊,2013(7):51-58. [14]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J].上海:学术月刊,2006(2):46-52. [15]王庆丰.欲望形而上学批判——《资本论》的形上意义[J].沈阳:社会科学辑刊,2015(5):5-11. [16]孙正聿.“现实的历史”:《资本论》的存在论[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0(2):4-14. [17]何中华.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叙事的《资本论》[J].哈尔滨:学习与探索,2014(5):1-10. [18]胡家勇,李繁荣.《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北京:经济学动态,2015(7):70-79. [19]朱炳元.关于《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J].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46-55. [20]陈凡,杜秀娟.论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观[J].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2):95-98. [21]邓晓臻.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过程中的本体论思想[J].重庆:探索,2010(3):188-192. [22]谭苑苑.试析马克思《资本论》劳动本体论思想[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6(8):19-28. [23]胡岳岷.《资本论》中是劳动本体论吗?——兼与谭苑苑博士商榷[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7(1):57-63. [24]卫兴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象问题再探讨[J].北京: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27-35. [25]林岗.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分析范式[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2(6):1-6. [26]吴易风.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40周年[J].福州: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64-69. [27]吴宣恭.学好《资本论》推进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建设[J].长春:经济纵横,2016(3):7-13. [28]周新城.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几点思考[J].北京:政治经济学评论,2017(3):161-175. [29]逄锦聚.《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J].天津: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16. [30]顾海良.马克思经济学“术语的革命”与中国特色“经济学说的系统化”[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6(11):21-29. [31]洪银兴.《资本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话语体系[J].成都:经济学家,2016(1):5-15. [32]张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一门科学[J].哈尔滨:学习与探索,2016(9):1-8. [33]左大培.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地位[J].北京:经济学动态,2003(2):31-35. [34]丁堡骏.评萨缪尔森对劳动价值论的批判[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12(2):79-93. [35]李建平.《资本论》抽象形态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探索[J].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5(5):2-10. [36]马艳.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数理表达与创新[J].上海:财经研究,2007(7):58-69. [37]胡岳岷,付文军.论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潜能[J].长春:社会科学战线,2017(10):50-65. [38]孙承叔.《资本论》的再一次胜利——试述《21世纪资本论》的当代意义[J].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5):199-204. [39]余斌.小资产者的哀怨、无知和偏见——评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J].北京:政治经济学评论,2015,(1):193-215. [40]邱海平.《21世纪资本论》述评——兼论皮凯蒂对马克思理论的一个误读[J].济南:山东社会科学,2015(6):5-10. [41]裴小革.论《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理论的整体性[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2(4):6-12. [42]侯为民.生产过剩、信用扩张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及其现实启示[J].广州:学术研究,2015(2):86-91. [43]陈学明.《资本论》对当今中国的意义[J].南京: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3):6-9. [44]程恩富,段学慧.《资本论》中关于共产主义经济形态的思想阐释(下)[J].长春:经济纵横,2017(5):7-19. [45]屈炳祥.《资本论》:一部关于人的解放的伟大学说———纪念马克思《资本论》出版140周年[J].成都:经济学家,2007(6):86-92. [46]李成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J].新乡:管理学刊,2017(6):1-7. [47]李佃来.《资本论》的叙事结构与马克思正义思想[J].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56-66. [48]孟捷.论马克思的三种正义概念——也谈资本占有剩余价值在什么意义上是不符合(或符合)正义的[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1):15-26. [49]段忠桥.马克思认为“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相一致就是正义的”吗?——对中央编译局《资本论》第三卷一段译文的质疑与重译[J].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6):30-38. [50]常荆莎,吴东华.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兼论高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教育问题[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6(5):18-25. [51]刘雅君.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话语权问题[J].福州: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15-22. [52]付文军,胡岳岷.论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J].长春:社会科学战线,2018(4):12-19. [53]习近平.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N].北京:人民日报,2013-10-08(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