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敏汝,罗伯特·库尔茨.资本主义黑皮书——自由市场经济的终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3. [2]丁堡骏,魏旭.马克思价值转型视阈下的产业转移思想[J].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5(9):21-26. [3]贾雷,郇庆治.资本主义“红绿”批判的三重维度———新陈代谢断裂理论、生态帝国主义与新资源榨取主义[J].北京:国外社会科学,2017(2):4-12. [4]曹孟勤,卢风.中国环境哲学20年[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5]朱丹琼,宋玉波,彼得·S.温茨.环境正义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30-431. [6]刘顺.资本逻辑与生态正义——对生态帝国主义的批判与超越[J].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0-18. [7]鲁品越.鲜活的资本论:从深层本质到表层现象[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5:69. [8]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19-520.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0]张华夏.马克思论劳动、异化和产业结构[J].广州:学术研究,2014(4):1-7.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3. [12]耿建新,宋兴无,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67-68. [13]魏波.环境危机与文化重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0. [14]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5-1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