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李海洋.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把握[J]. 北京:高校理论战线,2011(4):26. [4] 马克思.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7 卷[M]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7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65.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5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2 卷[M]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41.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M]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2. [9] 宋冬林,徐怀礼. 灾害经济学方法论初探[J]. 哈尔滨:北方论丛,2009(3):155-156. [10] 宋冬林.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探析[J]. 北京:科学社会主义,2007(5):89-92. [11] 胡大平. 从自然的报复问题看恩格斯自然概念及其当代意义[J]. 广州:学术研究,2010(7):13-19 .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1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0. [1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7 卷[M]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7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6 卷[M]第 16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638. [16] 李岚. 马克思恩格斯的灾荒观[J]. 北京:北京社会科学,2002(4):133-139. [1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6 卷[M]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6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8 卷[M]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8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07. [1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M]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99-500. [20] 朱耀垠. 读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J].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6(8):38-41. [2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00. [2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M]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64. [2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603. |